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文治 王玮)激进扩张的佐丹奴仍陷业绩泥潭。11月10日,佐丹奴公布截至9月底的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佐丹奴综合销售额按年跌3%至11.97亿元,集团可比较门市销售额减少3%。
期内,佐丹奴综合毛利减少3%至6.98亿元,毛利率增长0.3个百分点至58.3%。集团平均售价持平,其平均产品成本减少2%,主要由于人民币贬值导致原材料成本下降。佐丹奴表示,部分市场宗教假期提前,使得销售高峰月份由7月转变为6月。
截至9月底,佐丹奴现有门店数量达2388家,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1155家为独立门市。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绝大多数门店位于大中华地区、韩国、东南亚及中东。集团目前地区扩张重心为中国的三线及四线城市以及东南亚。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相比于今年一季度,佐丹奴三季度销售和毛利的跌幅已收窄。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经济的低迷让服装行业遭遇重创,佐丹奴难以独善其身。此外,在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后,佐丹奴、班尼路、堡狮龙等曾经风靡一时的服装品牌的消费人群被迅速分流。产品设计风格较雷同、受众人群较单一、市场宣传与营销不够及时等痛点,让佐丹奴淡出公众视野,只能向四五线市场发展。2013-2015年,佐丹奴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额已经三年连续下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