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区已有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5786家;农民合作社33595家,实有成员超过82万户;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6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338.37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35.62%,成员收入比当地同行业农户普遍高出20%以上”。日前,本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获悉,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广西近年来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方面成效显著,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从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长足进步。
据了解,政策引导、财政支持、示范推进、强化培训是广西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工作的主要举措,在全区上下的共同推动下,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呈现出五大亮点:一是合作社发展模式多元化;二是行业分布扩大化和经营服务类型多样化;三是引导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五是在助农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十三五”脱贫攻坚战中,广西充分利用财政扶贫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计划在预脱贫的5000个贫困村培育5000个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2016年预脱贫的1000个贫困村已组建合作社745个,完成当年组建任务的74.5%。
“自治区已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促进土地流转和新型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起区、市、县一体化的产业化政策体系”,据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温达勤介绍,近两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扶持资金2.7亿元,用于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认证、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培训和信息服务、品牌创建等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部署,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加快土地确权、提供人才保障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措施,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全区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50000个、家庭农场达到10000个和累计创建各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000个的目标,切实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成广西现代农业发展的骨干力量”,温达勤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