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湖南讯 今年,常德市环境保护局共承办“两会”期间政协提案11件,其中主办件3件,协办件8件。为高质量、高标准的做好提案办理工作,常德市环境保护局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政协的精心指导下,以推动环保工作开展、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集中精力、时间,加强、加密调度,所有提案均在规定时限内全部办结,得到了政协委员和提案单位的一致好评,实现了见面率、答复率、满意率均达100%的目标,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突出“一对一”办理
提案办理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和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既是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责,更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一直以来,我局都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今年在认真总结历年提案办理的经验基础上,围绕责任落实、任务分解创新举措,加力加压,为顺利完成办理任务凝聚了力量。
(1)及时部署。在市政府“两案”交办会后,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安排“两案”办理工作,明确了每个提案均由局领导“一对一”领办、科室“一对一”承办的办理原则,将提案办理任务分解到人、倒排到天。
(2)细化方案。今年,在广泛征求政协委员和提案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提案办理工作方案,并对3个主办件逐一制定了研究处理方案,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整改措施,确保每个提案的办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3)严格考核。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局属各科室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并与科室、个人评先评优挂钩,对因沟通交流不到位、办理回复不到位而影响提案办理进度和效果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追责问责、“一票否决”,增强了办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深入实地调研,狠抓个案解决
通过采取征求意见、深入调查、准确回复等多项措施,3件主办件办理均得到了政协委员和提案单位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在办理《关于整治湘澧盐矿输卤管道泄露污染的提案》过程中,做到了“两靠前、两集中”,有力的推动了问题解决。
(1)领导调研靠前。在办理前,由主要领导带队,面对面征求提案单位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在办理中,先后5次分别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深入盐矿矿区和输卤管道沿线,全面掌握基础情况,对企业近年来的渗漏维修、农林赔付以及地方政府关于管道运营监管等事项进行了座谈磋商,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办理意见。并在5月30日,主动上门向提案单位和委员报告前期办理情况,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并及时将意见建议反馈到各会办单位,凝聚了工作合力。
(2)实地查勘靠前。针对该提案内容涉及地域多、范围广的特点,组织专门力量对输卤管道沿线各村上报的44个渗漏点进行了实地查勘,与农户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完善补充了管道渗漏点现状、整治及周边环境污染情况等信息,为后续整改夯实了基础,赢得了时间。
(3)力量集中。5月26日,常德市环境保护局组织会办单位及相关部门,在盐化公司盐井矿区进行了现场办公,督促各级各部门加快办理进度;7月1日,在市政协领导的重视支持下,我局再次组织会办单位及相关部门,在澧县政府召开了办理工作推进会,通报办理进度,征求政协委员和提案单位的评估意见。
(4)措施集中。按照全面掌握输卤管道渗漏污染现状、客观分析渗漏原因、逐步实施整治“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八项治理措施,即建立一点一册的渗漏信息档案、迅速修建输卤沿线运行泵站卤水渗漏应急池、建立永久性的卤水渗漏信息接收公示牌、完善输卤管道沿线桩号标示、建立输卤管道渗漏应急处理对外办公室并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建立管道联防联巡机制、科学修复卤水渗漏污染场地、依法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为落实整改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
三、坚持回访督办,确保办理实效
推动环境问题解决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求必须把提案的回访督办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措施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收兵。
(1)建立长效机制。对重点提案办理和突出环境问题解决实行台账销号制,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时间节点,逐个验收、逐个销号。
(2)推进环保督政。今年,首次对4个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挂牌督办,对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下降的石门县进行了预警,市政府领导对4个环保责任履行不到位的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问责。市环委会的成立了9个督导组,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实行一周一督办、一周一通报,一批粉尘、油烟、饮用水源污染、投肥养殖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环境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3)加强监察执法。今年来,我局对整改进度滞后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行业企业、违法排污单位,坚决依法依规实行顶格查处。今年1—10月,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50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71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13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起。严格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对常德市金茂华食品有限公司超标排放、汉寿县紫阳麻业偷排等21起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在《常德日报》进行了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全面加大,推动了环境问题解决。 (曹双春 通讯员 詹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