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建南方董事长蒋汉祥陪同深铁集团董事长林茂德检查中国铁建深铁8号线项目建设情况
深铁集团建设总部在中国铁建南方公司深铁8号线项目召开观摩会
【环球网综合报道】(通讯员刘德联 何一航)朝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深圳,正致力打造品质型地铁。担负深圳地铁8号线建设的中国铁建,以科技为先导,科技成为施工利器,成为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日前,深圳地铁建设总部召开“以科技手段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现场观摩交流会”,观摩中国铁建十四局施工的深铁8号线8113标现场,地铁建设总部率五大央企等单位推广其典型经验。
8号线设站18座,分二期建设,一期(莲塘至盐田)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二期自盐田起经大小梅沙到大鹏新区,采用地面高架敷设方式。
位于盐田区的8号线一期工程8133标望基湖停车场及出入线综合工程,总建筑面积65465.3㎡;包括停车场、出入线隧道、通站道路隧道、试车线隧道等结构物。合同投资约11.1亿元,合同工期2015年12月28日~2019年6月30日。由中国铁建的中铁十四局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两个单位承担施工,目前已完成总工作量的17%。
善用科技兴业的中国铁建,跑步进场后,以科技为先导施工,加快破解交通瓶颈,成功实施一系列科技手段。
施工中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将原来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技术交底,作业人员难以看懂的施工平面图,模拟成三维动漫可视化,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形象直观进行展现,工人们一目了然,比照施工便捷、高效;厢涵则墙施工,用BIM技术能及时解决不同构件空间碰撞问题等。项目建设从施工计划、到什么时间完成、完成到什么程度、直至建成;通过BIM 系统平台,录入相关工程时间参数,进行沙盘动画演示,模拟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分析工期提前及滞后的原因;集成管理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车辆段工程绿色建造技术,有效解决高风险节点工程施工关健技术,提高人员、机械的使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效提高项目管理、安全质量、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精度。使项目进入智能化、精细化、集成化管理,促进了项目施工效率的提升。
现场建立自动监测预警云平台:通过在隧道、边坡等结构物布置表面试应变计、收敛计、土压力计和固定式测斜仪等监测设备,实现隧道收敛、沉降、基坑结构变形、支撑轴力、边坡位移等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对出现的异常数据及时预警,科学评估,从而采取应对措施。
暗挖隧道采用节能水压爆破:提高炸药的能量利用率,提高每循环进尺,提高成本节约率,保护了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岩石破碎均匀,粒径小,超欠挖控制效果好。通过在出入线1号斜井的试用测算,每循环节约炸药18公斤,提高单循环进尺0.3米,缩短通风降尘约25分钟,每米综合节约成本185元。
项目建立监控中心:在施工现场各作业面安装视频监控,将所有施工作业面纳入监管范围并与自动化监测云平台互联,通过监控中心电脑或手机客户端实时查看现场施工作业情况和监测数据,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工地全天侯监管、人员动态精准管理。
二维码全覆盖:施工成品及材料上都贴有二维码,只要拿手机一扫,就能清楚地看到其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项目经理褚晓宏介绍,就连工人的安全帽上也有二维码,有助于统一管理,有效管理。
射频技术应用:项目部在安全教育功能型集中工人食堂建立人员管理和安全教育一卡通系统,给每个工人进场时发放一张卡,卡内芯片记载了身份信息、入场时间、三级教育、培训、工作、就餐情况等,这张卡既是进出工作区域的门禁卡,也是工人食堂饭卡,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管理的针对性和效率。
科技手段转化为生产力:8号线8113标项目先后克服了场地狭小,工序交叉作业频繁,出入线隧道与正线隧道竖向交叉,隧道下穿林场公路隧道,上方为山林地和高压塔,工程风险极大等施工难题,施工安全、质量平稳可控,施工效率逐步提升,创造了深圳地铁三期二阶段第一个集中自动化数控钢筋加工中心、建设了深圳地铁三期施工领域第一个安全体验馆、实现了8号线第一个隧道贯通,在深铁集团年内各项考核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