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1月12日讯(记者 胡光华 通讯员 王秋荣 王桂连)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铭记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11月7日,龙岩石油组织约30名党员干部,来到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旧址,重走长征路,缅怀先烈。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接连失利,苏区相继沦陷。为扩大战果,国民党东路军按照筑堡推进、步步为营的战略,企图合拢进逼,攻克松毛岭,直取中央苏区中心城市汀州(即长汀县)。长汀县誉为中央苏区的“红色小上海” ,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都——江西瑞金的东大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长汀松毛岭成为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屏障。
1934年9月23日上午,松毛岭战役开始,松毛岭战役整整进行了七天七夜,为保卫中央苏区,一军团、红九军团及红二十四师以及苏区地方武装先后集结钟屋村,在松毛岭上与数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血战七天七夜,以伤亡六千多名红军战士的代价,为中央红军长征赢得了宝贵的集结和转移时间。在血与火的激战中,红军给敌军重创,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被迫全线后撤。
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在长汀县钟屋村“观寿公”祠堂前的大草坪上召集了由赤卫模范队员、少先队员和群众等人参加的万人誓师大会。当天下午,红九军团兵分两路,前往江西瑞金红都,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党史大事年表》记载:“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出发,向红二、六军团所在地的湘西进军,开始长征”。长汀的钟屋村是距离长征落角点最远的一个出发地,红九军团是中央主力红军中最早奉命长征的,也是走的长征路最长的红军主力部队,因此钟屋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
“从福建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是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长征的一句概述。这个“福建最远的地方”,就是“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县南山镇钟屋村(现更名为中复村)。斯诺在《西行漫记》中把长征喻为“地球上的红飘带”,而钟屋村正是这条“红飘带”的起点。
参加活动的广大党员们,在“红军长征第一村”旧址和松毛岭战役遗址进行了实地参观。通过此次参观,缅怀了无数为中国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铭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力量,学习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等长征精神,传承和弘扬了爱国主义,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