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近日说,即将印发《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明确2016年至2018年拟出台的137项重点工作,以及127项重大配套项目,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
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7%、6.7%和-1%,较一季度均有所回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运行遇到一系列新挑战,出现一系列新动向,区域和行业分化中折射出经济深度调整困难和转型发展的亮点。
从数据上看,上半年吉林经济增速已和全国增速持平,黑龙江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辽宁面临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多元、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增长较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脱困之路依然漫长;原材料、初级产品等产业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终端消费品、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3年以来,东北经济进入调整转型新阶段。辽宁经济受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挫的拖累,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58.1%的断崖式下滑,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上半年,辽吉黑三省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由负转正,分别回升6个和22.2个百分点,反映出目前东北经济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也明显感受到,本级财政收入的改善对提振当地政府官员和民众信心、改善预期意义重大。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东北三省财政收入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记者也注意到,东北三省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保、医疗、住房保障等财政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左右,保障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机构运转的刚性支出压力仍然较大。
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特别是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态势相对平稳。居民收入状况和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