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1 星期一

赶考,在“运检一体化”的路上

来源:环球网 编辑:张坷

□杨森 张思凯

“现场检查1000千伏泉城站河泉Ⅱ线T052开关机械位置在合位。”10月29日17点27分,值班员刘国伟在1000千伏设备区,通过对讲机向主控室汇报了这样一条指令。瞬间,整个主控室内响起了一阵欢呼声。“一次检修跨越了45天,我干变电运维20多年了,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泉城站的站长李守凡激动地说。

自6月29日试运行以来,泉城站就在山东电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迎峰度夏期间,泉城站更是表现出彩:紧急向山东电网输送了200万千瓦的负荷,保障山东平稳度过了第5次用电负荷高峰。顶着“特高压入鲁第一站”光环的泉城站,一举一动都格外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李守凡表示:“这次检修对于公司,甚至整个山东电网都是第一次。”

9月16日凌晨1点43分,国调一声令下,停电操作正式开始。这条给山东带来“特高压蓝”的超级工程,将暂时卸下自己使命,转入“休息”状态。

停电之后的第一场考试便是现场的安全措施。“之前500千伏设备停电措施,跟1000千伏完全不一样,需要考虑的问题更多,措施更细。”负责安全措施的值班员杨娜说。“不过,这些问题在停电之前都已经考虑得很充分了,我们还专门做了一本‘秘籍’。”

杨娜所说的“秘籍”,是一本典型措施票合集。这本不算太厚的“秘籍”,包含了母线、电容电抗等6个不同的工作场景,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不同工作场景存在的各种危险点,不同工作内容需要做的安全措施。“这6个工作场景都是值班员们做安全措施时比较头疼的地方,老虎口比较多,工作内容也比较复杂。”

按照“秘籍”布置的安全措施,赢得了检修人员的“好口碑”。“这次泉城站做的安全措施很到位,我们在这些安全措施的提醒下,工作起来更加放心。”负责这次检修工作的总负责人崔勇说。

每天早上开工之前向检修人员交代现场安全措施、在重点工作现场旁站监督、四处巡视严控人员流动……“值班员很忙”的画面在这45天中,每天都在重复上演。

做好安全措施和安全管控,是一名“传统”变电运维人员的“功力”体现。而在实施“运检一体化”以后,真正考验“火候”的则是110千伏及以下设备的检修、试验工作。

“以前这些工作都是变电检修中心或者分部检修班干的,这次的110千伏的工作全部都交给我们了。”李守凡说,“在做好安全运维的基础上,能够随时处理站内所有设备的缺陷和异常,还能独立承担110千伏及以下一次设备的检修任务,才是‘运检一体化’的精髓所在。”

在这次的检修中,“运检一体化”发挥出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一部分变电运维人员化身“检修医生”,轻车熟路地拆解着110千伏的设备进行检修;一部分变电运维人员用自主研发的“单兵作战”装备,在设备区内开展巡视;一部分值班员用特高频设备,对设备进行试验。“简单的缺陷异常不出站、低压的设备检修不请人”,这条在泉城站建站之初就定下的目标,在这次检修中扎扎实实地落了地。

“通过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等一系列科技化手段,代替原来耗时又耗力的抄表读数等繁琐工作,把运维人员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参与检修工作,让变电运维人员从只能做维护工作的‘护士’,变成可以检修设备的‘专科医生’。”公司运检部主任吕守国道出了“运检一体化”得以在该公司扎实落地的“真谛”。

“随着‘特高压入鲁’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将会肩负起承担特高压运维的使命。但是目前公司人员少,有特高压运检经验的人更少,因此我们也抓住这次机会,让更多的年轻员工一块参与到这次检修工作中来,让员工在实战中不断成长。”该公司人资部主任刘希峰对“训练场”的诠释上升到了新高度。

“这场45天的‘考试’,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运检一体化’的巨大作用,也让我们查找出了短板、看清了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也给下一步‘运检一体化’工作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到2018年,特高压站内的运维人员全部具备独立承担全站C、D类检修,110千伏及以下A、B类检修的能力。这场‘运检一体化’的‘赶考’,我们还在路上。”公司总经理李猷民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