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是电商平台寻找增长最重要的办法之一。
双十一,也是消费金融公司可能借力圈粉的机会。
据星图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6:00,双十一全网销售总额为760.9亿元,其中天猫占比74.2%,即564.6亿元;京东以124.8亿元、占比16.4%位居第二。来自阿里巴巴的官方数据,10:00,天猫交易额达721亿元。
有预测认为,2016年双十一交易规模或将突破1400亿元大关,相较2015年全天的912亿元多出整整一半不止。在这短期、巨量的消费热浪中,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借力圈粉,且产生了很好的用户粘性。
跟消费信贷大国美国相比,虽然中国消费信贷占居民消费比例实际不到5%,但增长迅速,跟国家鼓励消费升级、电商平台推波逐流、新兴消费金融公司崛起、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不无关系,以下三类消费金融产品很有看点。
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
从阿里花呗、京东白条,到互联网消费分期平台,这几年的消费信贷江湖热闹非凡。
一方面市场需求巨大,80、90后逐渐成为消费主体人群,与父辈“非要攒钱消费”的观念不同,先使用后付款的方式更符合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状况下人们的消费心理。
另外一方面,此类支付方式也更能刺激大众消费,用户消费能力提升,又会为实体经济带来大量新增交易。
消费保险产品
网购的东西不喜欢、发生破损、出现故障…我们熟知的退货险、运费险都是典型的物流保障类消费保险。
除此之外,今年数家保险公司和互联网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了5大类30种消费保险服务,从商品质量、价格、物流等,分布在消费的各个环节。
贴条险、跌停险、上当险、世界杯遗憾险…近几年保险都要被玩坏了。消费保险也有很多很喜感的险种,比如今年的:衣服褪色险、鞋子脱胶险、化妆品过敏险等。
消费型理财产品
除了消费信贷和消费保险,还出现了专门针对消费的新型理财产品,这些都成为今年双十一的重要支撑,在我们购买付款→收货拆包→不满意退货等熟知的买买买流程背后迅速发展壮大。
消费金融已迅速渗透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消费链中的作用正逐渐深度释放,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变,国内消费金融市场无疑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消费金融的两大要素:场景和风控
13亿国人共同堆起的消费金融市场蛋糕是阿里和京东两家吃不掉的,那么其他消费金融公司、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机会在哪里呢?
场景无处不在 细分切入
一个社会人每天的工作、学习、生活、休闲、娱乐就是在不同场景间切换的过程,无论什么场景,只要涉及到付费,都可能是机会,可能成为消费金融的场景,且科技和人们生活的巨大变革以及世界的加速扁平化,都在催生更多的场景。那么,在巨头夹缝中,就必然存在着大量细分市场,消费金融市场的后来者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和切入点。
目前消费金融切入的热点领域如教育、装修、购车等,都是创业热点领域,深入细分产业链,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可构建消费场景生态,代表性产品如汽车分期的美利车分期,装修分期的土巴兔,教育领域的蜡笔分期等。
互联网现金贷市场仍有发展空间,除了老牌现金贷平台拍拍贷、宜人贷稳扎稳打,新晋平台如望哥所在的中望金服也蒸蒸日上。
作为一家做金融助贷的互联网科技平台,中望金服专注于深耕消费信贷垂直领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提供助贷服务,为金融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现金贷服务体验。
大数据和风控能力
如果说场景需要机会需要寻找,那么大数据和风控能力就是消费金融的硬实力。风险是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和扩张的最大制约因素,风控能力也是检验平台实力的试金石。
以技术和风控能力见长的中望金服就是这样快速奔跑的新鲜力量。技术方面,自建“猎隼”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风控建模,结合专业人工判断,精准授信,快速放贷。中望金服的风控团队均为业内顶尖从业者,平均从业时间3年以上。
双十一即将尘埃落定,消费金融助力生活之美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