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暴雨,给燕赵大地带来灾难。大水过境,天地灰蒙。
不过,洪水肆虐后的地方,还是活跃着生机盎然的缤纷之色:橄榄绿,那是子弟兵的风雨同舟;云朵白,那是医务工作者的救死扶伤;天际蓝,那是水电工人的后勤保障……在这些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的颜色里,最醒目、且成燎原之势的,便是那些因洪灾而迅速集结起来的“志愿红”。小红帽、红马甲、红袖标,甚至什么标识也没有,惟有心里一腔鲜红的热血——他们无须官方组织,或以NGO的形式、或以个体的力量,风里雨里,奔走出力。
图片来源:e观沧海
散落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一线的志愿者们,是温暖河北大地的“星星之火”。
比如刚刚获评“2016抗洪救灾最美河北人”的邢台启民义工,为了给灾区运送物资,这些志愿者们站在50多米宽的湍急河流中,靠一条连接河对岸的钢丝绳支撑身体,搭建起一条救灾物资运送的“生命走廊”,就这样,硬是将300多箱方便面以及100多袋面粉靠手手相传,递送到受灾民众手中。比如在井陉县前头庄村,一位不是村民的“村民”,始终奋战在抢险一线。“老何连续干了十多天,冒着生命危险打通了镇上通往三个村的路,不仅救了急,还救了俺们近千名乡亲的命!” 前头庄村支书王毛庭说。作为一名志愿者,53岁的何明华带着自己企业的挖掘机和铲车一到灾区,就再也没停下脚步……他们是井然有序的民间组织,他们是自带干粮的现代公民,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