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星期一

专车市场较量进入“下半场” 神州专车靠运营实现爆发

来源:环球网 编辑:林峰峰

一时间,“下半场”成了互联网行业里的一个时髦概念,从BAT的一线大佬到二线的新美大王兴、小米的雷军、360的周鸿祎,都将“下半场”看做是互联网行业最后一轮生死角逐赛。在专车市场,同样也在经历着一次拐点意义上的“窗口期”。随着各个地方专车新政的落地,以及专车烧钱、补贴政策的偃旗息鼓,以此为分水岭,专车市场正进入“下半场”的较量。

有人说,专车的“后半场”更像是对“上半场”的补课,运营能力的强弱和全产业链布局的快慢,或许是值得关注的关键指标,也会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最终的竞争格局。

运营能力体现的才是商业的本质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确实坐到了产业颠覆、融合的风口上,只不过不太合乎常理的是,加速度是由资本驱动所转化来的。这一点在滴滴、优步所在的出行服务市场身上表现得更为强烈。资本是有利有弊的,好处是能一下子催生一个产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弊端是很容易将本该归商业的东西给“隐藏”了,或者可以说是推迟了商业进程的演变。不仅在出行服务市场上如此,团购、生活服务、外卖等砸钱凶猛的领域,都在上演这样的“博傻游戏”。资本吞噬了商业,烧钱让商业成了暴力。

只不过,该来的迟早会到。

随着专车市场补贴力度的减弱,人们发现打车变得越来越困难,过去依靠烧钱补贴所搭建起来的共享经济出行生态,大有垮塌之势。这恰恰是过去几年野蛮生长的专车的正常“回归”。在出行服务板块里,神州专车当家人陆正耀更像是一个地道的“商人”,他既懂互联网的玩法,也能在纷扰中看清商业的本质,并精于“算账”,擅长战略和节奏的把控。正是因为这一点,神州专车一开始切入时,就选择了“轻资产、重运营”的B2C模式,并以高端商务人群为服务对象。在他看来,资本的泡沫褪去后,商业必将左右成败。

确实,专车步入“后半场”后,运营能力、运营效率、成本控制等商业原始的东西开始发挥作用。其实,B2C与C2C看似是完全不同的路子,但如果剔除掉资本、烧钱、补贴等因素,最终的商业模式会越来越“接近”,还是要回归到“靠什么挣钱、到底挣不挣钱”的商业逻辑中来。

早在共享经济如日中天时,神州就坚持“重运营”模式,通过“专业司机,专业车辆”,提供安全、高品质的出行服务,并赢得了不少高端商务人群的认可。陆正耀认为,客户价值、成本结构、运营效率,这才是专车商业的核心点。对比神州优车多个季度的财报也能发现,每单平均金额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52元增长到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平均78元,每单净收入从11.32元增加到了43.61元,单均成本也从135元降到了今年第二季度的每单55.42元。这意味着神州专车的单均亏损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接近124元,一路降低到了2016年第二季度的11.81元。

单均亏损幅度的收窄恰恰与运营效率的提升和成本控制的改善有相当大的关系。通过神州优车发布的财报中也能发现更细节的运营数据,拿占运营成本较大比例的油费支出来说,2015年下半年单均油费为14.49元,而到了2016年上半年,平均每单油费降到了10.9元,下降幅度高达40%。这得益于神州专车为自营车辆,可通过安装EBD来监测和优化油耗,同时通过更高效的运营,可降低空驶率、提升接单效率,最终也就体现到单均油费、单均成本等指标上。

但在上半场烧钱大战时,运营能力的强弱是被资本的狂欢所掩盖的。只不过,新政的到来将C2C共享模式打回了“原形”。

B2C模式是专车新政受益方,产业链布局加速

随着各地专车新政的相继落地和实施,某种程度上讲,相当于将过去滴滴等所创造的C2C“神话”,重新拉回到了传统商业的路径上。而更接近商业本质的B2C专车模式,反而更容易成为新政的受益方。

就像针对京、沪、广、深四地专车新政的声明一样,滴滴承认,更严格的专车准入门槛,将让大量的私家车不得不被迫退出这一市场。这对共享经济来说,是重大打击。实际上,在新政落地执行的“缓冲期”内,滴滴也已经“松动”,开始寻找新的机会。比如宣布与传统出租车企业合作,帮助出租车降低空驶率,提高运营效率,让司机能挣到更多的钱。这种融合发展的思路,想必是权宜之计,考虑到短期车辆供给不足后,能有效承接快车、专车的订单。

相比较的话,神州专车的B2C模式一开始就符合专车“差异化经营”的定位。因为从新政车辆要求上看,档次高、价格高的门槛,摆明了是作为高端出行服务来看待的,目的是与传统出租车形成区隔。这既限制了“高补贴、低价格”的行为,又将低价专车挡在了门外,最终会倒逼专车向车辆高端化、营运化、司机专业化方向迁移。虽然神州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反过来看,影响最小就是受益最大。

而且相比滴滴等单一出行服务平台,神州战略意图并不止于此。当滴滴沿着“出租车、专车、快车、代驾”等产品线,横向做流量入口时,神州却在10月17日宣布定增筹资100亿元,进入汽车电商领域,甚至已经在成都、福州等二三四线城市悄然布局了120家标准4S店,并预计未来两年内将门店扩充到500家。如果再考虑到已然悄悄在全国上线的汽车金融神州闪贷业务,在汽车垂直产业链上,神州所构建的“人车生态圈”雏形已日渐成熟,将为用户提供从租车、专车到买卖车,以及汽车维保、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乐视的贾跃亭向来以玩生态模式著称。但看看陆正耀下的这盘棋,似乎更能体现生态的效应。这种聚焦出行和汽车全产业链的平台定位,让神州在租车、专车上形成了纵向重度运营的体系,同时横向通过汽车金融、汽车电商串接在一起,一纵一横的布局,更能发挥生态协同效应。换句话说,一旦生态布局完成,即使神州租车、专车两大业务采取“免费换流量”的模式,也能通过产业链的其他业务导入,依靠电商、金融、保险等业务赚钱。

这或许是神州和陆正耀的“后手”。无论是对运营效率的追逐,还是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让神州在接下来的“下半场”中机会变得更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