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0 星期三

激活产业,山东银行业精准扶贫

来源:环球网 编辑:张坷

□ 本报记者 李 铁

本报通讯员 刘 震

11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菏泽鄄城县郑营镇西街村就业扶贫车间,70岁的刘奶奶和几位年纪相仿的同伴,正仔细地将白发从一捆黑发中挑出来。“年纪大了,没法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干点儿活,工作也不累,每天赚上几十块钱,还能照顾孙子。”刘奶奶说,她很喜欢这份工作,家里基本上也没别的收入,现在每月1000多元,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这是我省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山东省属于东部沿海省份,贫困发生率较低,是典型的“插花式”贫困省份,而且很大一部分贫困人群是年老体弱和残疾人,有资金需求的人口占比并不高。这对于金融扶贫是个难题,既需要全省有统一规划,又需要各个地区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做好“精准点射”,切实抓住贫困人群的需求。

作为山东省金融精准扶贫的牵头部门,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近年来走出了一条以信贷资金激活当地产业从而带动脱贫、走向致富的路子。我省提出的计划是:通过产业扶贫,实现脱贫150万人的目标,约占全省总数的62%。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核心,采取了多项针对性措施。

让刘奶奶等群体受惠的,就是当地探索出来的“1+N+M”金融助推就业扶贫模式。该模式由1家金融机构承包支持N家特色经营主体,由经营主体提供就业岗位吸纳M个贫困人口就业,贫困人口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脱贫。截至今年9月末,鄄城县8家金融机构向对口支持的40家企业发放贷款7.6亿元,向就业扶贫车间发放贷款2.3亿元,金融机构对口支持的企业和就业扶贫车间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67603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7039人,人均月收入1900元,持续就业稳定在6个月以上的有12628人,已有3573人实现脱贫。

菏泽是我省脱贫攻坚战役的“主战场”,产业扶贫在当地已是遍地开花。“有了银行的贴息贷款,我们今年一口气建了46个拱棚,承包给贫困户,每个棚年收入保底1万元,当年脱贫没有问题。”菏泽定陶区中远蔬菜合作社的负责人杨立对记者说,当地农商行今年推出了富民生产贷,利用金融信贷帮助农民合作社等带领贫困户脱贫,而首笔贷款就花落中远蔬菜合作社,刨去贴息,年利率仅有2厘多。

“银行+合作社+贫困户”,这是人民银行定陶支行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指导金融机构所创新出的金融扶贫模式。该合作社利用贷款200万元,建设金融精准扶贫大棚46个,免费提供给有劳动能力、有种植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使用,并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每个蔬菜大棚年保底收入在1万元以上。同时,对于有劳动能力、没有种植意愿的贫困人口,合作社积极吸纳其到合作社就业,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

2015年,合作社成功帮助76户贫困户脱贫。今年,合作社又与81户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实现了金融资源与产业发展有效融合,为金融扶贫提供了载体,提升了金融扶贫效果。

为确保扶贫工作扎实、精准推进,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联合省扶贫办、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等多部门牵头制定了《山东省金融扶贫信息对接共享工作实施方案》,帮助金融机构及时获得贫困人口、贫困村和扶贫项目等信息。同时,为实时跟踪监测融资需求对接落实情况,全面、准确监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展,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开发运行了《山东省金融精准扶贫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扶贫贷款的逐笔统计。

从目前情况看,全省制度机制已经基本建立,各项配套措施陆续出台,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不断涌现,金融精准扶贫效果逐步显现。自2015年至今年10月末,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精准扶贫贷款181.5亿元,其中,贫困户贷款13.5亿元、脱贫户贷款22.9亿元、扶贫生产经营主体贷款145.1亿元,合计累计支持贫困人口和脱贫人口20.1万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