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7日讯 (记者 刘佳) 截止2016年11月11日24时,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全天交易额达1207亿元,中国的“双十一”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购盛宴。美国《商业周刊》表示,“双十一”规模已大大超过美国感恩节后的“网络星期一”(Cyber Monday)。
同时,快递行业处理件量也再次飙升。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双十一”当日,全国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件达到2.51亿件,同比增长52%。预计整个“双十一”期间,快递行业将处理超过10亿件包裹。
上市首考顺丰交另类答卷
今年,快递企业扎堆上市,是整个行业走向资本之路的重要一年:圆通、中通已经完成上市,顺丰借壳鼎泰新材、韵达借壳新海股份即将撞线。“双十一”也悄然成为快递企业完成华丽转身的重要时点,各家快递企业也似乎比以往更需要一份靓丽的“双十一”成绩单,为资本市场证明自己不菲的身价物超所值。
11月11日24时后,圆通宣布产生8098万快件订单;百世宣布当日收到4500万订单;中通则宣布当天成功揽收件量同比增长逾54%。为了应对这些非常态化激增的件量,快递公司轻车熟路的加人、加车、加场地,“人海战术”万变不离其宗,成功上市似乎仅带来身份的转变,对企业经营的转型升级未有明显作用。
与各家企业热闹非凡不同的是,有业内人士爆料称,行业龙头顺丰速运在今年“双十一”反其道而行之,执行了颇具勇气的“限流”政策。
一份疑似顺丰内部资料显示,顺丰对“限流”措施的解释为“为了确保业务高峰时期顺丰的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始终如一,在重新梳理、规划高峰业务资源后,决定将优先保障长期合作伙伴的服务体验,采取‘限流’措施。”
一家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在“本该”追求更大利润和规模的时候,却喊出了不一样的“口号”,这意味着顺丰将不会和其他企业一样“来者不拒”,为了保持服务水平甚至不惜牺牲一部分利润。顺丰壮士断腕的勇气,从何而来?
“差异化”成为顺丰标签
在民营快递企业中,品牌和口碑在业内首屈一指的顺丰,其形象却有点异样。
作为最早的几家快递公司之一,顺丰初期和其他企业一样采取加盟制。2002年,在野蛮扩张攻城略地的年代,顺丰完成加盟改直营,并在深圳设立企业总部,第一次走上差异化道路。2009年,顺丰再次独辟蹊径成立航空公司,开始大规模扩充航空运力。
插上翅膀的顺丰一发不可收拾,“快”成为顺丰代名词,日益增长的件量对信息化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顺丰第三次走上差异化道路,率先成立科技公司,对公司进行系统性信息化改造。
数据也佐证了顺丰差异化道路的“明智”。国家邮政局《关于邮政业消费者申诉情况的通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度全国每百万件快递有效申诉数平均为13.38 件,而顺丰月平均申诉率仅为 2.06 件,在国内第三方快递服务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同样谋求上市的其他民营快递企业中,最好的中通速递月平均申诉率排名第四,达10.91件。可见顺丰的服务品质远超第二梯队。
另外,2015 年,我国快递市场业务量达到 206.67 亿件,业务收入达到2769.60 亿元,而顺丰仅凭17亿票的业务量,就换来了48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11亿元的归属净利润,业务平均单价高达23.81元,2013年到2015年,顺丰速运物流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25.05%、17.55%和20.42%,竞争优势异常明显。
在2016年的“双十一”,顺丰再一次走上差异化道路,通过“限流”措施保障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顺丰的选择无疑有利于保证它在商务快递和中高端快递中的超然地位。
专注之于快递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众所周知,专注于住宅品质,帮助万科成为了“宇宙第一房企”。此次,在举世瞩目的宝万之争中,除了公司控制权之外,争论的另一个焦点之就是万科的专注文化是否能得到保持和延续。如今来看,专注于品质、朔造强大的品牌才是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负责的表现。
再看顺丰,从业绩承诺来看,顺丰在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预测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8亿、28亿和34.8亿。
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顺丰当期实现营收260.87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7.53亿。加上旺季的发力,本年度顺丰超额完成业绩承诺,基本已是板上钉钉。
如今上市在即,顺丰仍然对服务品质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鼎泰新材公告称:“如果顺丰控股无法持续保持在时效及服务品质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快递行业中新业务形态的不断发展可能对顺丰控股的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不难想象,顺丰未来将持续专注于服务品质的提升,而选择在“双十一”如此重要的节点采取“限流”措施,正是坚持保障客户体验这一宗旨的体现。
今年5月30日举行的2016中国快递行业(国际)发展大会上,国家邮政局副局长刘君指出,近年来,快递业被称为中国经济的一匹“黑马”,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快递业“大而不强”,比如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安全隐患较多、国际竞争能力还不强。
如何打造“大而强”的快递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跳出“双十一”数字围城,专注于服务品质的顺丰无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