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地税局紧跟省、市局和区委区政府工作思路,积极整合资源,拓展阵地,丰富载体,全力打造特色地税廉政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机制,前瞻性培植,增强廉政文化推动力。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中长期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并按年度、分阶段、有重点地部署廉政文化建设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二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及时制定或修订单位考勤管理、会议管理、绩效管理、作风建设、效能建设、风险防控、谈心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系列制度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形成“人人有其责、人人负其责、人人尽其责”的良好工作格局。三是适应税收征管新机制。根据税收专业管理模式要求,不断从体制上改革、机制上突破,以最大限度地防患和控管廉政风险;加强管、评、查之间的协调配合,促进优势互补,有效提升征管质效,降低执法和廉政风险。
二、打造品牌,针对性拓展,增强廉政文化感染力。通过在办公楼大厅的最显著位置和各楼层办公区悬挂温馨的廉政格言警句,给每一位干部职工设置办公电脑廉政屏保,摆放警示桌牌,以及坚持集中和分散学习,开辟廉政建设专栏,建设廉政文化长廊、展厅,开展税干家庭新春“廉”谊、家庭趣味游戏和才艺展示,按季组织廉政谈话等形式,着力抓实“氛围醒廉、教育引廉、读书思廉、家庭助廉、防控守廉、公开明廉、开门督廉、述职评廉、任期审廉、任期审廉、谈话促廉、考核激廉”的“清风地税·十一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并不断延伸廉政文化建设触角,拓展廉政文化精神内涵,有效发挥了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凝聚、辐射作用,增强了廉政文化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创新方式,长效性建设,增强廉政文化渗透力。注重发挥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单位廉政文化建设中来。几年来,累计征集反腐倡廉格言警句800余条,廉政短信500多条,收集各类廉政文化作品300余幅,共举办3届廉政文化作品展。有多个自编自创的廉政文化作品先后被推荐到阜阳广播电视台及颍泉区委政府和市地税局演出。先后举办了廉政教育专项讲座8次、廉政知识竞赛5届,开展了全员廉政警示签名4次。同时,创新实行“四单三报告”制度,强化“两个责任”的痕迹化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科室负责人和监督责任人按季填报报表,党组定期听取党组成员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纪检监察履行监督职责情况和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通过定期报告总结工作,既增强了责任,又推动了工作。深入落实兼职监察员工作规范,有效增强二级机构负责人抓党风廉政建设意识,使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基层分局真正落地生根。
四、创先争优,全方位推动,增强廉政文化影响力。一是“服务地税”广受赞誉。随着廉政文化建设氛围的日渐浓厚,依法征收、服务发展已经成为全局干部的共同理念。“十二五”期间,区局在累计组织地方税费收入25.7亿元、年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为14000余户次纳税人减免缓各项税费4000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颍泉区委区政府连续多年予以了嘉奖,在阜阳市局多次组织的满意度第三方测评中均名列前茅。二是“公信地税”有力推进。通过廉政文化的深入实施和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提高了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依法行政水平稳步提升。总体上呈现出税收法制基础全面夯实,税收执法风险得到防范,纳税人权益有效维护,诚信纳税氛围基本形成的良好态势。三是“文明地税”成效彰显。通过加强地税文化建设,系统上下着力创先争优,深入推进文明建设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先后获得全省廉政文化示范单位、全省地税系统税收法制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工人先锋号、阜阳市第八届文明单位、阜阳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双拥优秀单位、区巾帼先进集体、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集体三等功等荣誉。(潘书培 通讯员 叶陆苗 余波 方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