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 星期日

巨轮搁浅金门64天 两岸联手救助成功返回厦门港

来源:腾讯 编辑:张坷

两岸携手救助,走锚搁浅的 “港泰台州”号巨轮成功返回厦门港。

技术人员准备下水修补船体。

工作人员在巨轮上收放锚缆。

救援人员施放水管,将巨轮船体内的水排向大海。

本报讯(文/记者 詹文 图/记者 姚凡) “莫兰蒂”台风夜,一艘长242米的巨轮由于锚绳断裂,被从厦门吹到了金门,破损厉害,油污外泄,搁浅礁石,告急!64天,海峡两岸携手救助守护海域,昨天成功将巨轮拖回厦门。这是两岸首次合作成功脱浅如此之大的货轮。

64天前,“港泰台州”轮抛锚厦门海域。这艘4万多吨的大陆籍集装箱船堪称巨无霸,被暴风浪将锚绳弄断,老船长说,这叫“走锚”。这艘走锚巨轮被刮到20海里外的金门海域。

大浪将巨轮冲上金门岛古岗外海海域的礁群上,船体与礁石撞击,出现多处破洞及裂缝;二层底板全部毁损,机舱货舱大量进水,船体随时面临断裂的威胁。更紧急的是,已有油污外泄,一旦船体断裂,机舱油污将大面积扩散。

保护金门,保护海洋环境,刻不容缓。两岸第一时间迅速沟通协商,达成共识:本着快速进场、有效施救的原则,由大陆派遣实力强的单位负责救助,金门方面给予特殊通道,简化进出港手续,确保施救船舶、设备、人员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

救助行动,在两岸迅速展开。20多天里,金门方面每天派出无人机,从空中查看受损巨轮的情况;派专业队伍上船给受损部位“做CT”。先期摸底情况从金门传到大陆,大陆的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组织一大批专家,进行技术论证,制定出最科学、最优化的方案。厦门市台办、厦门海事局多方协助,解决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

26天后,大陆的潜水打捞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临危受命。绿色通道一路畅通,3天后,50多名技术人员便登上巨轮。接着,技术人员24小时轮流作业,布控围油栏、抛锚固定、监测水深、水下封堵、抽水充气……连续奋战30多个昼夜,累计潜水作业680多小时、潜水500余人次,封堵破损200余处。

11月15日13:16,“港泰台州”轮终于成功脱离搁浅,回到海里。

11月17日9:50,历时64天,历经两岸携手救助,走锚搁浅的巨轮成功返回厦门港外2号锚地。

【揭秘】

为搁浅巨轮

打200多处“补丁”

有40年沉船打捞经验的李世强,是正力海工的工程师。他说,以往碰到轮船搁浅,用吊船吊起就行,但这次没法:这艘巨轮长242米、宽32米、高23米,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实在太大了,没有哪个吊船能把它吊起来。

趁涨潮,把它拖进海里?这方案也不行。巨轮破损厉害,舱内进水十多米深,就算拖进海里也无法自浮,反而会下沉断裂。

专家们最后敲定的方案是:技术人员登船修补,等它可以自浮了,趁涨潮让它下海。于是,正力海工的50多名技术人员登上巨轮,吃住在船上,24小时轮流作业。

“主要是给破损处‘打补丁’,整艘船有200多处破损,最大破口面大12平方米。”潜水总监陶校军专业“打补丁”20多年,他说很多修复都在水下完成,技术员背着氧气瓶下海,进行水下切割、电焊、补胶水。“最深的在海下40多米处,干半小时就得浮起来换人,水压太大,眼球都感觉发胀。”

10月21日,刚修补一星期,又受到另一个台风影响。“海马”台风掀起30多米高巨浪,拍进甲板,船体严重摇晃,船底撞击礁石发出巨响。

台风后,潜水员重新检查船体,发现船底千疮百孔,又出现新的破损,礁石甚至顶进了船舱。前期封堵前功尽弃。

连续昼夜工作,巨轮身上的“补丁”基本补齐,舱内进水也已排出。正力海工调来2200吨浮吊船,抬吊巨轮尾部。趁着涨潮,终于将它拖下海。

巨轮机房受损,动力还未恢复,返回厦门港后还将进行下一步修复。

(厦门网(微博))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