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华 张思凯
“滩涂就是我的家,服务家乡经济发展是我的职责。”刘东平在日记里是这么写的,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
1988年3月,年仅18岁的刘东平高中毕业后,来到国网昌邑市供电公司下营供电所当上了一名农电工。为了做好工作,他坚持十年磨一剑,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不厌其烦,倾尽心血。
2013年5月,下小路下营段实施拓宽改造,刘东平带领7名工人奋战三个多月,他一边与公路施工方联系改造时间,一边联系改造施工材料和机械,先后完成高压电缆入地2处、敷设电缆3000多米,高压架空线路改造2处、架设线路2000多米,拆除组立线杆7基。整个夏季,疲于操劳的刘东平瘦了10多斤。
2015年11月,刘东平所在的配电组接到了两个村的农网升级改造任务。他带领配电组员工冒着严寒连续奋战20天,每天早晨7点到达施工现场,晚上经常挑灯夜战,安装表箱260多个,更换电能表1000多块。一系列的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既赢得了村民的交口赞誉,也得到了公司领导的好评。
今年4月的一天下午,下营05虾场线浦东支线1号杆被一拉盐的货车撞断,造成线路挑战重合不成功。接到调度通知后,刘东平考虑到该线有2家化工企业、20家养殖业户急需用电,他立即带领3名员工驱车14公里巡视线路,发现故障后一面向公司调度汇报,一面联系吊车和抢修材料,经过他们2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及时恢复供电。
5月17日深夜12时,睡梦中的刘东平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原来是河南扬水站的告急电话。站长刘洪庆焦急地说:“刘师傅,我们抽水设备忽然没电了,如果1000多亩海参养殖场今夜抽不上水,明天河道排淡水无法提海水,那损失可就大了。”刘东平二话没说,起身叫上同事王维先,在夜色中驱车10公里来到现场,立即进行了更换。从接到报修电话到恢复供电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刘东平快速服务的姿态再次赢得了客户的掌声。
28年的漫长经历,刘东平收获的不仅是百姓的口碑、客户的赞誉,还有同事和领导的肯定。自2003年以来,连续13年被公司授予“优秀农电工”称号。他所在的供电所曾获得“全国示范窗口供电所”称号,连续多年实现“零投诉”和全镇“最佳服务窗口”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