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查隐患,梳理制度,杜绝安全管理的模糊与真空地带,别再让“废枯井谁来管”继续成无解之问。
日前,河北蠡县中孟尝村坠井男童被救援人员从井底找到,但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一眼枯井,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还有多少无人管理的枯井?枯井究竟该由谁来管?河北省水利厅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打井办理取水许可审批由水利部门负责,关闭水井及后续处理由水井所有人负责。省农业厅、住建厅也明确答复,枯井不归他们管。
按理说,事件发生后,当地相关部门理当举一反三,迅疾启动相关的排查与回填工作。然而从相关采访看,有关废枯井的管理权责问题,显得非常模糊。这意味着教训能否被充分吸取,仍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因素。
公开报道显示,这次出事的废枯井,原本有遮盖物,但不知为何被拿开,且并未设置警示标志。而在当地,井枯了之后,也只是约定俗成的“一般都会回填”,但并不具备强制性,无论是回填的责任方还是回填的方式、井盖的标准等等,都无明确的规定。这些都表明,这类废枯井,基本上只能依赖于村民的“自治”,其安全的不确定性可见一斑。而当地相关部门的回应,再次坐实了这种失范的管理局面。
与河北当地相关管理部门的卸责态度相比,近日天津市委市政府作出统一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进行农村枯井、城市井盖等类似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多措并举全力排查灭除吞噬生命的“虎口”,这无疑展现出应有的负责任态度。此举也应该引发更多的地方跟进,真正排查隐患,梳理制度,杜绝安全管理的模糊与真空地带,别再让“废枯井谁来管”继续成无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