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火力全开”的次新股指数不断走高,11月11日一度创下近3个月新高,不过上周在股指突破3200点后转入平台震荡整理过程当中,次新股指数却一改此前的强势表现,不断回撤,接连失守5日和10日均线,自11月11日起连续5个交易日下跌,直至上周五才企稳并小幅回升,盘中一度冲上了5日及10日均线。尽管周五出现止跌企稳特征,但次新股指数依然以4.67%的周跌幅远超其他概念指数,在146个概念板块中跌幅居于首位。上周次新股板块的成交额逐日回落,全周合计成交仅1067.46亿元,较前一周缩量逾四成。
上周正常交易的62只成分股当中,除了 新宏泰 、 安德利 和 优博讯 分别上涨2.97%、0.53%和0.19%以外,其余次新股全部下跌。其中, 振华股份 、 正平股份 、 优德精密 和 宏盛股份 的周跌幅都在10%以上,具体跌幅分别为14.17%、12.14%、10.86%和10.20%,另有包括 广西广电 、 中潜股份 、 网达软件 、 三祥新材 、 安图生物 等在内的28只次新股周跌幅超过了5%。
虽然次新股出现了落后市场的调整趋势,但 广发证券 指出,业绩高增长叠加年报高送转预期,次新股投资进入较好布局时点。又是一年“高送转”,绩优特性使次新股被贴上“高成长”标签,年报高送转预期使得次新股主题具备持续上涨潜力。中期内,次新股主题的内在逻辑是“天赋为主、制度为辅”。从核心驱动因素看,次新股内在天然优势(行业新、低估值、易送转、标的优质等)及外部制度强化(低估值、稀缺性,“筹码”轻)是支撑其超额收益的两大关键。因此,中期内次新股主题行情具备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