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谁在让个人隐私信息裸奔?揭电信诈骗背后产业链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林峰峰

正文 评论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东女孩徐玉玉因遭遇诈骗而死,让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

广东省公安厅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仅今年1—5月,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立案25906宗,比起去年同期,已经下降了17.5%。群众直接财产损失4.3亿元,同比下降了23.7%。

山东女孩徐玉玉,不幸相信了骗子的“剧本”,并为之付出了9900元和生命的代价。这场悲剧的源头在哪里?记者采访多名资深反诈民警、网警发现,每一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黑色产业链。包括专门收集、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链”,专门买卖银行卡、帮诈骗分子迅速转移骗款的“资金链”等。

我们的隐私信息怎么到了骗子手里?

部分企业有“内鬼”

2016年6月12日—17日,广东公安“安网1号”行动中,收缴被泄露、窃取、倒卖的公民个人信息超过1.1亿条。

这些信息具体到姓名、性别、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职业、收入等。被泄露信息者包括股民、保险业客户、快递客户、病人、新生儿、企业主、房产业主、电话用户、求职者等……

1.1亿条个人隐私信息在信息贩子手中倒卖,公民隐私形同“裸奔”。

公民个人信息如何被泄露的?广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逯峰介绍,大部分不法分子都是通过搜索引擎、论坛或QQ群查找个人信息提供者,再进行网上非法交易。

这些网上流传的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渠道:犯罪团伙向受害人提供钓鱼网站,通过骗受害人注册登记来获取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利用木马程序窃取受害人手机上个人信息;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内部工作人员私自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比如广东警方就破获过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复制、倒卖客户信息给房地产中介等案件。

1 2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