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3 星期六

王汉锋:降低防御性板比重 布局“再通胀”概念

来源:环球网 编辑:张坷

腾讯“证券研究院”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王汉锋团队

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于共识可能有偏差的领域,偏差越大机会越大

站在2016年年底预测2017年,投资者都希望能够找到类似2016年大宗商品见底强劲反弹的机会。我们有幸预估到2016年大宗商品会出现底部大反弹。站在2015年年底,大宗商品价格调整持续了多年(很多类别价格跌破金融危机时期底部价格)、市场预期比较一致且均较悲观(仓位比较低)、供给需求双方都即将或者已经发生明显的反向变化(行业内有重要的玩家有倒闭风险、中国开始刺激房地产市场等),这三大要素是我们能够预期到大宗商品反弹机会的核心逻辑。按照类似的逻辑,我们来寻找2017年潜在机会。

2017:“再通胀”情形即使实现的概率不高,也值得重视

我们认为,2008年之后全球增长与物价整体持续低迷,导致当前全球资产配置与这一状态深度联系在一起。但是近期债券收益率见底回弹、“再通胀”预期有所抬头,特别是在特朗普获得美国总统大选胜利之后。这是在2017年资产配置中最需要重视的状况。具体来说:

(1)资金持续的“脱股入债”:配置债券资金大小我们从全球债券收益率之前达到的低位已经能够可见一斑,债券收益率达到历史性的低位表明资金配置对债券配置达到历史性的高位。我们基于EPFR统计的全球资金流向显示(图1),08年以来流入债市的资金累计高达1.02万亿美元,而流入股市的资金累积只有0.25万亿美元,这与08年之前的情况完全相反。

(2)股市内部,持续增持科技、医药、消费等偏防御、与宏观周期关联度不高的板块,持续降低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对宏观增长敏感的周期性板块。同样基于EPFR数据,我们注意到,全球各类股票型基金,对科技/医药/消费等板块的配置仓位均处于近十年来的较高或最高位置,而与此同时,对能源、原材料、工业等板块的配置处于多年来的低位。与仓位相对应,板块的估值状态也类似。

(3) 不同市场内部,持续低配增长面临挑战的市场,包括中国市场。

我们相信,全球市场对于“增长与物价持续低迷”的状态已经反应非常充分,共识性的看法高度一致。如果边际上出现反向的变化,资产价格所需要进行的反应将异常剧烈。这也是特朗普胜选之后在通胀预期回升的背景之下,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反应异常剧烈的原因。

必须得承认,全球走向“再通胀”的方向仍具有不确定性,且道路必将充满波折。但考虑到目前全球投资者预期和资产仓位仍与之前的“增长与物价持续低迷”的情形深度联系,即使 “再通胀”情形出现的概率只是边际上轻微提升,资产配置所需要进行的调整也将是剧烈和全面的。我们估计目前只是刚刚开始,后续需要持续关注“再通胀”情形的概率,包括美国新总统促增长的落实、中国的稳增长政策及美国促增长对全球其他区域的影响和示范效应。

作为深受“增长低迷、通缩预期持续”情形影响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也将受益于全球“再通胀”的进程。我们对2017年A股看法比2016年积极,同时对港股市场中期前景也维持积极看法。从配置上已经开始建议逐步降低防御性板块的比重,包括科技、电信等,逐步逢低布局受益于“再通胀”的板块,增加部分原材料、工业与部分金融行业的配比,并也在积极搜寻可能会最大程度受益于“再通胀”的板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