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山东临沂徐玉玉被骗猝死案中,最后一名在逃的公安部A级通缉令嫌疑人郑贤聪向警方自首,目前该案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19日,山东省临沂市准大学生徐玉玉被犯罪嫌疑人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实施电信诈骗骗走9900元。案发后,徐玉玉与父亲到公安机关报案,回家途中晕倒,出现心脏骤停,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23日,同在临沂市的准大二学生宋振宁也在遭遇电信诈骗后不幸离世。两起事件让电信诈骗成为舆论焦点,公众在痛批行骗者的同时,更因事件中个人信息疑泄露的情况感到恐慌。
事实上,个人信息“裸奔”、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的问题存在已久,此次两个年轻生命的殒落,让社会再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谁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又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电信诈骗案多次引爆舆论
19日,山东省临沂市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后离世的报道引起舆论关注。微博话题“女孩被骗光学费离世”连续一周位居教育榜榜首。百度指数显示,关键词“电信诈骗”的搜索指数达9788点,是近半年来的峰值。然而这并不是电信诈骗第一次引爆舆论——2014年1月,女星汤唯被骗21万元;2015年1月,河南民工被骗1万元后上吊自杀等都引发公众热议。
24日,临沂市的准大二学生宋振宁遭遇电信诈骗后,也不幸离世。两起事件中,行骗者都掌握了当事人某方面的个人信息,并以此诱导行骗。而仅在8月,就有多起类似事件被报道:24日,上海大二女生小文订机票后,收到短信称其航班被取消,按照对方的返款操作,结果被骗走6100元。同日,山东临沂女大学生小芹接到来自“邮政”的电话,对方以其信用卡透支,将会被通缉为由,骗取了她东拼西凑的6800元学费……
记者发起一项“你遇到过电信诈骗吗?”的网络问卷调查,截至27日10时,在215份有效问卷中,有69.7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遇到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