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23日讯 截至2016年11月2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到9685家,年内突破万家几乎板上钉钉,而对于拟公司而言,如何尽早取得新三板“通行证”成为其头等大事。为此,中国网财经记者梳理了近期股转公司对申请挂牌企业的初次反馈意见,希望能对拟挂牌企业有一定帮助。
对赌:部分新三板公司之痛
在股转公司给康定金鑫矿业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反馈意见中,股转公司注意到金鑫矿业旅游有机构投资者,因此要求说明公司引入机构投资者的定价依据;与投资者签署的协议情况。并请主办券商及律师结合机构投资者取得公司股权的价格、方式,进一步核查公司引入机构投资者是否与公司存在对赌协或其他投资安排。
股转公司如此关心申请挂牌公司对赌问题自然有其原因。中国证券报引用业内人士观点称,前两年新三板市场量价齐涨,促使企业盲目推高估值,为此签下高价对赌协议。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有256家公司共涉及669条对赌协议,对赌标的主要涉及公司业绩表现、上市时间以及高管实控人行为三种情形。其中,以挂牌企业业绩表现居多。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来看,这些协议大多难以兑现,对赌企业普遍面临高额业绩补偿或实控人变更危机。
广证恒生首席研究官袁季曾对媒体表示,实际操作中,部分对赌由于投融资双方在签订对赌协议时没有对企业未来发展做出合理预期,对赌协议的业绩压力可能促使企业执行更加冒险的经营策略,从而把企业推向经营困境。
万洲电气就是一个对赌失败的案例,资料显示,万洲电气早在2014年初就已经挂牌新三板,后来因为业绩持续下滑等原因,未能在2014年12月31日前IPO,触发了与投资方签订的对赌协议,后来公司因不能披露2015年年报而主动摘牌。万洲电气称,申请退市是为了更好落实公司新阶段的发展战略。
违规占资:目前已挂牌公司易发事项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形”,也是股转公司几乎对每家企业必问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随着新三板市场逐步规范,在今年爆发出来并被监管层重点关注的。
今年5月份时空客原实控人王恩权因违规占用资金到公安机关自首的消息,让市场将目光集中到新三板公司资金违规占用问题上。而随后众多新三板公司被查出曾经或仍然存在资金违规占用情况。
中国网财经发现,自今年7月以来,已有数百家公司发布资金占用情况的相关公告,众多公司因此遭到证监局处罚,同时被主办券商提示风险。
有媒体引用券商人士的观点指出,与漫长的IPO之路相比,新三板公司规范引导期很短,整改和挂牌时间都比较短,很多企业不适应规则,不适应各种内控制度。很多方面不合规也就可以理解。
经营: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将被摘牌
另外,主营业务的相关情况也是股转公司重点关心的问题。“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条件之一。
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制度不断完善,关于持续经营能力的评判,股转公司可能将标准做的更加具体化。证券日报今年8月曾报道,在年中召开的全国股转系统召开的券商内核培训会上传出上述消息:企业挂牌新三板的基础标准未变,拟挂牌企业差异化的持续经营能力判断标准将有调整,调整方向或是细化。
实际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不只是挂牌前,挂牌后也是股转公司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在今年9月2日股转公司发布的第一批中报问询函中,7家公司被问及20个问题,持续经营能力是其中重点。
此外,在股转公司10月21日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持续经营能力存疑”成为强制终止挂牌条件之一,并对该情形做了详细解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