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星期六

评论:险资举牌收购要争取和为贵

来源:环球网 编辑:刘舒林

新敲门人正用独有节奏挑动市场,截至11月24日,安邦已持有中国建筑30亿股,实现二度举牌,成为险资举牌万科之后,险资举牌蓝筹的又一标志性事件。笔者认为,举牌收购的最好结局是和为贵、实现多赢。

举牌收购蓝筹股,对推动A股市场形成价值投资氛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尽管去年到今年宝能举牌万科中有些做法存在争议,但其举牌的毕竟是蓝筹股,对价值投资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效应;尤其最近安邦二度举牌中国建筑,更是成功地将市场焦点从妖股拉回到绩优蓝筹股,蓝筹股显现出巨大的价值回归向上动力。

或许,A股正在复制此前港股的一段历史。早前港股市场也曾是以庄股投资为主,1978年,李嘉诚举牌怡和洋行旗下蓝筹股九龙仓,后来这次收购战以李嘉诚引入包玉刚爵士接盘,最终“和为贵”收场,九龙仓等收购事件,是港股蓝筹股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事件。笔者希望A股市场在安邦等持续大量举牌蓝筹股之后,市场价值投资氛围能逐步形成并且长久巩固,这才是股市投资的应有本义。

当然,在看到举牌收购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不容忽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从反收购的角度来看,有些上市公司仓促推动修改公司章程,有的条款限制股东的合法权利,有的条款则是为了维护现有董监高既得利益,意图不管什么情况都确保控制权在手,这都违背了目前《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显然是不可取的。

从收购角度看,有些投资者隐瞒一致行动人关系,或者达到举牌线而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进行蒙面收购,这也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有些投资者举牌收购质地一般甚至垃圾公司,而原来大股东也在市场进行微量增持相呼应,貌似举牌收购战,实则可能是在唱双簧,进行股价炒作。有些险资举牌后赶走上市公司原来董监高,实现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但金融资本是否能够管理好上市公司,让人担忧。

相比较而言,就目前情况来看,笔者最认同的是安邦在举牌收购中的做法,不仅操作手法严谨,而且价值观较为光明磊落、正派。比如目前安邦举牌的几家上市公司,还没有看到安邦过度干涉公司治理的报道,基本都是本本分分的财务投资;至于安邦大量投资中国建筑,上交所问询其是否拟参与中国建筑的经营和管理,安邦的回答是“关于管理事项完全以上市公司及全体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做决定”,笔者认为这个回答也是中规中矩,既然是较大股东,理应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但却不只是以维护自身利益为目标,而是以“上市公司及全体投资者利益最大化”,其价值观值得推崇,大河有水小河满,维护了上市公司利益,自然自己的利益也有了来源。(熊锦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