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
主创讨论
主创和观众合影
南方网讯 由萧寒执导的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影展的开幕影片,11月28日,影片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十二城巡回广州站的路演活动。导演萧寒、文物修复师史连仓、音乐人姚谦、摄影师严明、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代表张鹂等出席现场活动。
年初,剧集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首播,获得了极高的人气,豆瓣评分高达9.4分,成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纪录片。而这次即将上映的电影版与剧集版最大的不同是,电影以时间为主轴,这些文物修复师,就是修复时间的人,他们和时间不断的发生着各种交际和化学反应。
在观感上,电影版也“消失了”画外音,导演尝试用更多的镜头语言和修复师群像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崭新的故事线以及大量剧集版中未出现的画面交代了修复师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状态。悠扬的背景音乐勾连画面的起承转合,仿佛被修复师带着进行了一场与“穿越时空”的交流。在剧集版中着重塑造的匠人精神,电影版则接续讲到了传承,文物修复师渐渐老去的心酸也感动了现场的观众。
影片收获了观众普遍好评,电影让时间讲出了修复师们生命及技艺传承,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在开幕活动上,导演萧寒携故宫文物修复师史连仓、音乐人姚谦以及摄影师严明在现场与观众分享了电影的创作感悟。
导演萧寒分享了对于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想法,“我更在意的不是票房,而是有多少人真正的能够关注纪录片,让纪录电影堂堂正正的在电影院里放映,而不是只在网络上,对着手机。因为能让自己的作品走上大银幕,是所有纪录片人的梦想,我觉得我很幸运,或者说我也很勇敢、很坚持。”姚谦则表示,“自己是第一次为记录电影演奏主题音乐,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最然萧寒导演说电影的发明是从纪录片开始,在中国,纪录片才刚刚开始进入重要角色。”
据悉,广州国际纪录片节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纪录片节。本届纪录片节选定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金红棉”影展的开幕影片,是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用充满人情味的视角向观众呈现“故宫”这一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鲜活生命力,工匠精神的传承通过修复师的生活、工作、言谈流露出来。电影主题贴合本届纪录片节推动“中国故事”走向国际舞台的夙愿。导演则表示,“中山纪念堂建筑本身就是国家保护文物,能在这儿放映《我在故宫修文物》感到荣幸备至。”
南方网独家专稿,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