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11月30日讯 今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7部门共同举行《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规划》印发实施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出台相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在介绍《规划》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对耕地草原河湖资源的开发与索取超出了承载能力,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合理降低开发强度,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吴晓强调,推进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必须有序、有度,要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有序统筹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坚持用养结合的基本原则。《规划》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系统提出了推进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的目标、措施和制度安排,着重把握以下四点:
一是突出降低开发利用强度。过度开发利用,是造成资源不可持续、生态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规划》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把合理降低开发利用强度作为休养生息的首要任务,通过暂停或退出生产功能、调整生产结构、调节生产时序,辅之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做到取之有时、取之有度,逐步恢复自然生态和资源承载力。
二是坚持分类科学施策。《规划》充分考虑资源的自然特性和功能要求,分类指导,提出对策。现阶段,耕地的首要功能仍是粮食和农产品生产,其休养生息以“养”、“退”、“休”、“轮”、“控”为主要措施,即通过耕地养护、退耕还林还草、休耕、轮作、污染防控治理,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草原生态欠账较多,应更多发挥生态功能,其休养生息以“禁”、“休”、“轮”、“种”为主要措施,即通过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人工种草,推动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草畜平衡、维护草原生态安全。河流湖泊是生产、生活用水的最重要来源,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资源相对紧缺,降低河湖开发强度难以一步到位,其休养生息以“治”、“保”、“还”、“减”、“护”为主要措施,即通过治理重点河湖、保障生态用水、退还合理生态空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推进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三是注重建立长效机制。《规划》突出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在梳理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责任追究、激励约束、政策扶持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制度体系。
四是强调稳妥有序推进。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规划》将实施期限确定为2016-2030年,其中,“十三五”期间以试点示范为主,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突出问题,探索有效模式,总结成功经验;后十年根据试点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再全面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