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为巩固壮大农畜联动的“民和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民和县把加强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性工作,采取三项措施,培养了一批村级后备人才,有效解决了农村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据了解,民和县通过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择优“引”、从大学生村官中择优“选”、从本村优秀村民中择优“推”等多种方式,扩大选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在全县开展摸底调查,切实将优秀人才纳入农村后备人才库,按照不同类型,将700多名乡土人才分类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引进工作,加快积聚高层次产业人才。同时,强化培训,提升后备人才带富本领,主要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培训主阵地,采取集中听课、专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村级后备人才的教育培训,还利用苗木种植、核桃和油桃栽培、牛羊养殖等基地,通过“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手把手”实地进行培训。
此外,民和县积极创造后备人才成长平台,采取交任务、压担子等方法,安排16名基本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党员后备人才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职务,117名后备人才在村民小组、共青团、妇联、调委会等组织中任职,协助村干部处理具体事务,使他们在工作实践中锤炼党性,历练作风,增长才干。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台账管理、考核评议和动态调整制度,对后备人才的选、育、用进行科学化管理,及时将2名“不称职”的后备人才调整出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