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1 星期日

苏州一老阿姨“巧手裁缝” 30年来自己做衣服

来源:新民网 编辑:林峰峰

走进沧浪街道玉兰社区65岁俞贯群阿姨的家中,只见她正在那台用了30年的凤凰牌缝纫机面前踏边,“这条半身长裙是我从老姐妹那里拿来的,她穿着嫌小,我把两边剪出两个袖管,做成一件连衣裙睡衣,夏天在家里穿穿,挺好的。”俞阿姨几十年如一日保留着自己做衣服、鞋子的习惯,家中有一些百年历史的老苏州缝补物件如黄铜针箍、盛放针线的藤编筐、棉纱线板等,是俞阿姨的外婆传下来的。俞阿姨为人热心,还义务帮周围的居民缝补破损衣物、换修拉链等,是玉兰社区有名的“巧手裁缝”。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句曾经熟悉的口头禅,而见证这口头禅的老物件在俞阿姨家中都可以看到。俞阿姨拿出自己家中的几件老古董:一台80年代生产的苏州凤凰牌缝纫机,那是俞阿姨的嫁妆,当时外面套了个灯芯绒的套子,用黄鱼车送到婆家,在当时是十分风光的。机头呈孔雀蓝色,保养得很好,并未褪色,功能也正常,俞阿姨现在还用这台缝纫机缝缝补补,虽然搬了几次家,但这台缝纫机一直没舍得丢掉,而是放在卧房中当成宝贝一样。俞阿姨还有一个放针线的藤编筐,这是俞阿姨外婆的陪嫁之物,传给了俞阿姨这一代,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这只藤编筐保存完好,没有虫蛀,底面被摆放的针线物什磨得发亮,里面放置着俞阿姨做针线活的必备品,其中也有不少“老古董”,有黄铜针箍、棉纱线板、纳鞋底的木头支钻等。俞阿姨对手工书籍十分着迷,经常买来研究。当时结婚的时候嫁妆要讨口彩“有始有终”,苏州话谐音同“有书有钟”,俞阿姨就买了一本手工编织书和一台“35”牌台式钟。按照老苏州的说法,为了防止银针生锈,俞阿姨在银针盒里铺上了一层爽身粉,慢慢挥发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加进去一点。

俞阿姨从小就喜欢做女红,当年谈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现在的丈夫,谈恋爱的时候,巧手俞阿姨就想着给自己和男友做一套“情侣装”,她给自己做了一件燕子领、中袖的衬衫,这在当时是十分时髦的款式,给男友做了一件有方口袋的两用式衬衫。结婚的时候,俞阿姨穿在里面的一件织锦缎棉袄也是自己做的,外面一件中长呢大衣是到裁缝店订做,但样式是自己设计的。几十年来,家人的内衣、薄外衣几乎都出自俞阿姨之手,而且舒服又贴身,深得家人的喜爱,都说比外面卖的衣服还好。衣服的下脚料用缝纫机按照不同颜色做成小孩穿的衣服。还有袜板,除了补袜子用外,新买的或新做的袜子,也会在穿用之前用袜板给袜子提前补上个袜底和袜头,袜子穿的时间就长了。“现在大家穿的袜子破了,直接扔掉换新的了,在以前,都要缝补。”俞阿姨说。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