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四清骑三轮车接小女儿放学。
这是一对朴实的夫妻,丈夫丁凤潮56岁,妻子曾四清,是杭州滨江白马湖人。夫妻俩有一个儿子,今年29岁已经结婚。
每天早上6点多,丁凤潮骑着电瓶车载着14岁的女孩到长河小学;几分钟后,曾四清骑着三轮车载着13岁的女孩出门了,她的目的地是滨虹学校。傍晚4点多,曾四清又骑着三轮车去把两个孩子一一接回家。
两个孩子和他们非亲非故,但他们一养就是13年。
2002年,丁凤潮一家住在滨江白马湖的湖头陈村,他们家有一栋三楼半的房子。那年夏天,来了一对年轻男女要租房子。丁凤潮把院子里的一间平房租给了他们,房租大概每月七八十元。
那时候租房子没那么正规,不用出示身份证。丁凤潮也不知道两个人几岁了、有没有结婚,只看到他们有一个女儿,刚满月没多久。年轻的男人在杭州城里打工。
一年后的农历十二月十八,年轻女人又生下一个女孩。坐完月子,农历二月十三,年轻男女说,想请曾四清帮忙带两个孩子,1000元每月。曾四清想想挺好的,又能照顾家里还能赚钱,满口答应。
孩子交给曾四清后,这对年轻人都去杭州城里打工了。两个相差1岁的孩子就日夜跟着曾四清夫妻俩了。过年过节,两人也会回来看看孩子。
曾四清说,大概小女儿两三岁的时候,这对年轻人在一次吵架后彻底分开了。女人走的那天,曾四清跟她说:“两个孩子你带走一个吧。”女人说:“我都不要,给她爸爸。”孩子的妈妈就这样走了。
孩子的爸爸来了, 曾四清跟他说:“她妈妈一个都不要,说两个孩子都给你。”孩子爸应着说:“哦,好的。”可是那年以后,孩子爸爸就再也没回来了。
湖头陈村1000多户邻居都知道丁凤潮养了两个女孩。
对于这个事,各种说法都有。有的说,你这是何苦呢,自己有个儿子,老了有劳保,养她们做啥呢?也有的说:“这两个女孩蛮漂亮的,当女儿养,以后会有回报的。”
这些话丁凤潮都不放在心上,他心里早想过了:“要有‘回报’两个字,我就不会去养她们。养她们只是希望她们不要吃苦头。你说小的时候不要她们,两人只能去福利院,现在她们的亲生爸妈肯定都已经各自成家了,她们上哪里去找。在我这里,至少能吃饱穿暖。”
丁凤潮说,如果两个孩子自己努力,能考上大学,就尽最大能力供她们到大学毕业;假如成绩差,就让她们学一样手艺。“如果能看到两人成才的一天,我也不枉养了她们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