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转型升级步履维艰 福建老字号何以对接新时代

来源:新华网 编辑:吴海东

 

古农酒厂生产线

 

长泰酱油厂的晒场正在发酵的黄豆。

11月23日,第五批“福建省老字号”企业名单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公示期。久负盛名的福州耳聋伯元宵、厦门三圈电池、长泰健将酱油等18家老牌企业榜上有名。

振兴老字号计划,始于2006年。当年,国家商务部出台《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此后,挖掘、认定、保护老字号工作开始在各地开展。自2007年福建认定首批老字号以来,共有86家企业进入该名单。按照申报要求,字号创立至少达40年,其中不少是百年老店。

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老字号们,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但几经沉浮后,除了同仁堂、全聚德等依然在市场上风生水起,大部分老字号普遍陷入发展困境。体制落后、创新不足、品牌影响力式微、人才后继乏力等原因,导致老字号要么裹足不前,要么举步维艰……

转机换制辉煌一时

杨海龙是老字号健将酱油的第五代传人。他保存着一份1958年填制的人事档案表。这份表格记录着长泰人王文理的从业经历:“1904年在长泰西门做豆干;1923年在长泰下米市做酱油。”王文理是健将酱油的创始人。这张表格也成为健将酱油百年历史的见证。

“早在民国初年,长泰的酱油工业已相当发达。”杨海龙说,当时,光是在城关,便活跃着永兴、协和、民生等近十家酱园,其中以永兴酱油影响力最大。王文理是永兴酱园最有名的酿酱师傅,她酿制的酱油被当地人称为“介姆酱油”,是当时的热销品,并被载入当地县志。

1956年,在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大潮中,永兴酱园与多家私营酱园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酱油商店。也就是这时,口口相传的介姆酱油有了正式字号——健将酱油,并一直沿用至今。

两年后,健将酱油由公私合营商店转制为地方国营酱油厂。在国营厂时代,健将酱油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奋斗期。“改制初期的酱油厂规模小,全厂只有8个生产工人,设备简陋,除了木桶、大缸,只有两座炉灶,全厂固定资产值才1080元。”杨海龙说,当时酱油厂负责城关和3个公社的酱油供应,为保证供应,酱油厂不遗余力,工人劳动不计时间,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干活,中午不休息,晚上八九点才收工,个个晒成关公。

1 2 3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