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勇刚(左二)走村入户看望孤寡老人
中国网12月8日讯 (见习记者 孙文)阙勇刚,53岁,福建归化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三明市律师协会副会长。2014年,他以非公职人员身份挂职明溪县雪峰镇城西村第一书记,成为全省律师界出任村支书第一人。
以法治思维影响村民
阙勇刚从事二十余年律师工作,有不错的经济收入,为何不过着舒坦的日子,而要去村里担任一个不拿一分钱工资的村支书?“报答村里。”阙律师告诉记者,他生长在农村,从小受大队支书慈父般的关怀,如今小有所成,感恩情结渐渐成为心结,便萌生了要为乡村“做点事”的想法。
2014年4月,经过县委县政府研究,安排阙勇刚到雪峰镇城西村挂职党支部第一书记。
阙勇刚到村任职后,就有村民提出:“征地项目合同大家都一知半解,能分到多少面积的住房也不清楚。”了解到城西村龙井上新农村建设安居房项目被困的原因后,阙勇刚立即向村民保证:“我是律师,我一定会按法律办事,一定会公平、公正地解决好这个问题。”紧接着,他立即和县领导、镇领导沟通协调,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招标代理人、村干部、村民安居房建设项目理财小组的人员进行工作落实;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按照法律规定制定了标准的协议书和招标方案;明确了土地物权归属村民小组,项目建设由村民小组监督建设单位,建设资金由村委会监督,把该项目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同时,资金也很快到位,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解决了372套安居房。原先不满意的村民满意了,相信了这位律师书记做事的公平公正。
用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去依法治村。阙勇刚提出:解决村里最疑难的事、村财公开、一切事情都要按照法律规定办。
“几十年了,下雨天不能出去,白天走路也会摔倒。”村民大会上,一位住在城西门老街的67岁老伯不满地说道。老伯的话触动了每位村民,大家对修路形成高度一致意见,但却苦于没有资金。阙勇刚主动捐了1万元,并和村主任一道共同努力筹集资金十几万元。2014年11月底,一条宽敞、平坦、崭新的道路出现在城西村,老街换新貌。
面对城西村的变化,村民不但对阙勇刚依法办事感到满意,还逐步树立起了相信法律的信念,法律意识慢慢浸透到村民的心里,影响了他们的法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