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学院 学校在感恩节前夕为桦翔同学做义卖捐款活动
中国网12月9日讯(记者 李永贵 通讯员 邓青青 朱高航)如果可以,王桦翔一定不想接到6月28号晚上的那个电话。电话那头传出的“白血病”三个字宛如一记重锤,将白天还在嬉嬉笑笑的他,重重地砸入了黑暗之中,“就像突然掉入了地狱。”他怎么也无法接受,这个一般只在狗血影视剧中才会出现的疾病,怎么就落到了自己妈妈身上?
他恍惚地挂断电话,默默把原定7月1日回家的车票退了,打开手机搜索框,输入了一个从未主动搜过的词——白血病。浏览器里说,白血病还是可以治愈的,只要能够找到合适的骨髓。这个信息让绝望的桦翔稍许能够喘一口气。145天后,20岁的王桦翔为48岁的妈妈雷洪仙捐了骨髓。
协和医院 送餐来后,桦翔都会在窗口看完母亲把饭吃完
如果不是白血病的突然袭击,王桦翔此时应该正坐在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的教室里上着大二的课程,而健康开朗的妈妈和沉稳可靠的爸爸则应该在家乡周宁县,继续经营着那家小小的首饰加工店,但一张薄薄的血常规化验单,打破了生活的宁静。
第一次化疗,妈妈在医院住了26天,桦翔也在病床旁的陪护床上窝了26个夜晚。平日里爱睡懒觉的桦翔,陪床时几乎没有真正合过眼,由于化疗的病人很虚弱,晚上会不停流汗,桦翔便要不时起来为妈妈擦汗,“不然妈妈就要湿漉漉地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