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做微商很简单,每天发发朋友圈,等着生意上门就行了。在医科大学读书的小文(化名),就加入了这一行,卖起性保健品。她本是想赚点生活费,却没料到,卖的“美国黑金”等产品中,含有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成分。昨天,她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六合法院受审。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朋友圈的微商交易,监管上还有难度。
案例一
医科女大学生网上售卖违禁性保健品
小文今年21岁,在安徽一所医科类高校读书,去年初,她见有人在朋友圈卖性保健品,也想尝试一下。通过微信搜索,她找到一个上家,做起代理。她每天在朋友圈发发广告,如果有人买东西,她就把品种、数量、发货地址等信息发给上家,由上家直接发货,她收了客户的钱,再打给上家,从中赚差价。她还先后发展8个下线代理人。
去年7月,南京市民王先生(化姓),通过小文的代理人,买了3盒“美国黑金”。但他吃了一粒后,感觉不太舒服,怀疑产品有假,便报了警。警方将产品送检,里面含有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地那非成分,属于违禁性保健品。警方将代理人抓获归案,小文和她的另一个代理人,也被警方找到。
小文交代,去年3月至11月,她在微信朋友圈发性保健品广告,一天3至6条。据了解,“伟哥”等在正规药店属于处方药,一颗卖百余元。而一盒含有16粒的“美国黑金”,小文从上家拿35元,转手给代理人卖到80元,代理人再卖给顾客要300元。价格的悬殊,让不少人选择从微商那里购买。
在法庭上,小文表示,虽然学医,但她对性保健品不太清楚,不知道西地那非是国家禁止添加的。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只是想做微商赚点生活费,没想到触犯了法律,后悔莫及。检方建议量刑6个月至1年6个月,并处罚金,可适用缓刑。法院没有当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