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河南林业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小光、小明(化名)等多名在校大学生向大河报记者反映,今年9月份,该校经贸系的老师要求他们必须到校内图书馆五楼的“呼叫中心”实训基地实习,“如果不去或实习期间有违纪情况会挂科,修不够学分就无法拿到毕业证”。
但让学生们不解的是,他们到岗后,实习内容却是利用网络电话拨号软件,拨打全省各地的手机号码,假借环境保护志愿者的身份,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询问机主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等。
“培训期间老师向我们介绍工作内容时,我们就已经有所怀疑。”小光说,培训老师讲授最多的是如何利用相关的“话术”获取陌生手机机主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正式上岗后,学生们将培训老师传授的“话术”用到了工作中。
“学校老师规定我们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每天至少搜集到10名机主的完整信息。”学生们说,他们每天必须拨打上百个陌生机主电话,甚至更多个电话,才能搜集到10个左右的完整个人信息,如果完不成任务,第二天加班也必须完成,否则学期结束结算时,谁的任务未完成,就会被要求下学期继续在实训基地实习,或者挂科拿不到毕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