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坑现场黏稠状物质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黑湖”的地方影射着山西土炼油曾经的繁荣昌盛。(南方周末记者 曹海东/图)
山西第一起使用禁毒大队查处的土炼油案件,第一个被环保部督办的巨型“酸湖”,揭开了山西土炼油长期隐匿的地下硫酸黑市内幕。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山西土炼油不仅卷土重来,且有蔓延之势。这些企业工艺“换汤不换药”,正呈现隐蔽化、扩散化、“漂白”化以及关系化等新特点。
地下硫酸黑市
2016年11月底,山西省吕梁市交城、文水两县禁毒大队破获一起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蹊跷的是,查获的大批量浓硫酸被用于交城县土炼油企业。
这是山西省第一起使用禁毒部门查处的土炼油案件。硫酸属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土法炼制柴油,往往用浓硫酸“洗”出废机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故名“洗油”。该工艺已采用数十年,由此产生的酸液、酸渣往往被倾倒至山沟、河流或挖坑掩埋,没有进行任何无害化处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016年7月,南方周末即刊文指出,山西土炼油企业呈现企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特点,酸液、酸渣不容忽视(参见2016年7月7日南方周末《山西怪象:遍地都是“土炼油”》)。
山西省省委书记骆惠宁、原省长李小鹏、副省长王一新为此专门做出批示,山西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山西省“双打”办)与八个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土炼油督查行动,其中一项即防范“土炼油”企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土炼油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引起中央高层注意。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2016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做出重要批示,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副部长翟青指示环监局对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存在的纳污土坑问题进行查处。
所谓“纳污土坑”,当地人又称“黑湖”或“酸湖”,由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土炼油企业长期倾倒酸液、酸渣所致。
土法炼制柴油工艺中,浓硫酸使用量一般为3%左右,一吨浓硫酸“洗油”大约产生2吨酸渣。
目前,山西本地废机油产生量大致30万吨,80%-90%流入当地土炼油企业。据此,土炼油企业每年使用浓硫酸8000多吨,产生酸渣1.6万吨。若算上四川、山东、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调入用于炼油的废机油,浓硫酸使用量以及酸渣产生量更惊人。
“保守估计,山西每年土炼油浓硫酸使用量上万吨,产生酸渣二万多吨。”山西一位熟悉废机油行业的人士说。
这意味着,山西存在一个巨大的服务于土炼油的地下硫酸黑市。
和毒品、“黑口子”一样
形象来说,土法炼油好比农村柴火灶台——灶台架口锅,锅即蒸馏釜,下面烧柴加热。当达到350度后,废机油蒸馏成毛油,毛油打入酸洗罐,加入浓硫酸“洗油”,酸渣通过锥形罐阀门排出,再进行碱中和以及沉淀、排渣,最后用硅胶砂过滤,即可得“柴油”。
上述工艺可见,浓硫酸是不可或缺一环。
以往,环保局负责查土炼油,一般不追究浓硫酸来源,公安局负责配合,禁毒部门更不可能参与打击土炼油。
“环保局认为够治安案件标准,移交公安局,如果比较轻,环保罚点款,把设施摧毁就行了。”山西公安系统一位官员说,“办治安案件简单,办成刑事案件就比较难。”这也导致土炼油打击往往“以罚代管”。
以土炼油重灾区——吕梁文水县为例,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土炼油遍布该县10个乡镇、29个村、106户,110余罐(釜),仅南庄镇就占到该县土炼油户数和罐(釜)一半以上。此前,当地警方甚至专门成立刑侦二队,配合环保部门查处土炼油。然而,土炼油和毒品、“黑口子”(没有任何手续私挖滥采矿井)一样,“因为有暴利,一有空,就起来和政府捉迷藏”。
“四周几十亩果树,中间包一两亩地(搞土炼油)。”吕梁市环保局副局长薛雨珍说。他刚刚陪同环保部应急中心官员考察过文水、交城土炼油取缔现场。
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山西土炼油不仅卷土重来,且有蔓延之势。目前,山西土炼油正呈现新的特点——土炼油“战场”从田间地头转移到工矿企业、焦化企业以及洗煤厂,更具隐蔽性;从土炼油重灾区向非重灾区扩散——如晋中太谷、祁县、平遥、灵石、介休以及吕梁孝义、汾阳等地,并向当地输出技术;大型土炼油企业正欲办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漂白”自我;地方保护背景更强,呈现关系化特点,“炉子(蒸馏釜)大关系大,炉子小关系小”。
“禁毒就能拿下土炼油”
“抓硫酸目的是,即便环保局不参与,禁毒就能拿下土炼油。”山西公安系统一位官员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毒品犯罪案件量刑规定,非法生产、买卖100公斤硫酸即为起刑点。
最先付诸实践的是被土炼油搅得鸡犬不宁的吕梁市交城县。2016年11月14日,该县第一次动用禁毒部门查处土炼油。
当日排查中,交城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查处的最大一批浓硫酸来自土炼油企业——交城凯源物资再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城凯源)。
警方除在现场搜出279公斤浓硫酸,还从公司办公室搜出三十多张硫酸过磅单,每张单子量为4-5吨,时间横跨2013年-2016年。
若上述证据最终均能确认,意味着该企业过去三年浓硫酸使用量至少有120-150吨。至于酸渣流向,目前尚不清楚。
和当地很多企业一样,交城凯源同样不挂牌,外人很难知晓其真面目。南方周末记者从高处观望厂区,除残存油桶外,最醒目的当属院中埋藏的巨型油罐,厂房一角隐蔽处矗立多个用于“洗油”的锥形罐。
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该公司项目为废机油再生利用制取电厂燃料油。号称年产电厂燃料油2万吨,项目总投资1697.98万元。
工商资料显示,交城凯源法定代表人为张永虎,成立于2014年12月18日,注册资本500万元,其中张永虎占60%,温辉辉占40%。
不可思议的是,该公司已在交城县发展和改革局予以备案(交发改审字[2014]46号)。2015年11月5日,吕梁市环保局也以吕环行审〔2015〕38号批复了其环境影响报告书。
据业内人士介绍,交城凯源是典型的土炼油企业,而且生产燃料油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实为生产柴油。
交城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查实,交城凯源浓硫酸来源指向另一土炼油重灾区——吕梁市文水县。供浓硫酸的为文水刘胡兰镇云周西村赵文生,目前在逃。
该案已于2016年11月24日移交给文水县禁毒大队。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在赵文生处查封两个大硫酸罐,一个小硫酸罐,浓硫酸至少四十多吨。当地警方已向山西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求教如何处置该批浓硫酸。
目前,当地派出所干警已面见家属,敦促赵投案自首,同时封存硫酸罐,要求村治保主任守着硫酸罐,“不能动,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