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
中国网9月9日讯(记者 李永贵)9月6日至7日,第七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于厦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隆重举行。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吴清海出席并做主旨演讲。
尊敬的各位来宾,我们相聚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共同商讨“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这个重要的话题。这必将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食品安全的合作,凝聚共识,合作共赢,对提升食品国际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面临的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从食品安全领域来讲,去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成功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的国际高层对话。欧盟、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组织共同参加。大家一起探讨建立食品安全领域面向未来的欧亚食品合作的伙伴关系,深化“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国际合作和共治。基于同样的愿景,我很愿意在今天这个论坛上和大家共同分享中国政府在保障进口食品安全和出口食品安全领域所做的努力和经验。
中国国家质量总局依据食品安全法,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对进口食品并且实施全过程的安全检疫。覆盖了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三个环节。充分体现了《食品安全法》监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审查制度,输华食品随附官方证书制度,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注册管理制度,输华食品境外出口备案管理制度,输华数品国外进口商和境外企业审核制度,输华食品境外预先检验制度,进口食品优良进口商认定制度,进口动植物源性食品检疫审批制度。
在货物到达我国口岸的查验环节,进入前准入,进口时查验,进口后监管。在货物入关以后还要实施必要的监管,包括对准入的主体实施回顾性的检查,对进出口商和生产企业不良记录制度,实施约谈对货物的信息也要实施记录。对出现的问题还要实施召回等制度。监管的实践表明,建立并实施全过程的制度体系效果是好的,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状况保持稳定,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安全事故。2015年报检进口食品120万批次,其中检出不合格的报检食品16000批次,检出率1.36%。再出口方面我们出口着力三个环节,一是与输往国政府主管部门进行交流和制度磋商。二是以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基础,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建设。三是在口岸环节对出口食品实施以风险评估为核心的监督抽检制度,依法做好口岸查验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