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星期三

2017新形势下催收行业发展研讨会厦门举办

来源: 编辑:张坷

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中国网1月13日讯(记者 林冰冰)催收行业的痛点是什么?如何让整个流程透明化、标准化?如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云共享等互联网技术提升催收效率?昨日,由一诺融通主办的“2017新形势下催收行业发展研讨会”在厦门完美落幕。多位金融业、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围绕“新形势下不良资产现状、催收发展趋势”展开了精彩的观点碰撞。

上海一诺银华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东

不良资产,万亿级的金融蓝海新“风口”

近年来,银行坏账率年年攀升,再加上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实体企业供给侧改革产生的呆坏账,导致需要处置的不良资产总体规模不断攀升,大量坏账出现。经济进入下行周期,不良资产就呈现逆周期繁荣,直接导致后端的催收行业,变得炙手可热。

北京一诺融通金融培训中心首席讲师梁庄俊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规模的具体数字是无解的谜底。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我国不良资产规模中,银行业为1.95万亿元,民间借贷0.1万亿元-0.25万亿元,企业应收账款0.2万亿元-0.5万亿元,互联网金融0.05万亿元-0.075万亿元。我国不良资产规模考虑到银行次级贷款和可疑贷款,整体规模可达3.5万亿元-5万亿元,这一数据仍然在大幅增长之中。伴随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不良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在征信系统不完善、风控环节薄弱,而又盲目追求规模的P2P、消费金融、小贷公司,不良资产上升的速度更快,并且规模还会持续攀升。

催收行业发展研讨会现场

阳光透明,为催收行业正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我国不良资产规模的不断膨胀吸引了一大批“掘金者”,具有催收业务范畴的金融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中,既有持牌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及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有线下催收公司。然而,由于不良资产的特性及竞争的加剧,催收行业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乱象频现。违规行为、暴力催收等一直是不良资产催收行业撕不掉的标签。

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评级部长陈爽

实际上,推动催收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诸多欠债不还的失信老赖的存在,而当下国内金融借贷便利性的提升,又再次给了老赖以可乘之机。所以,巨额欠款的产生,不得不说,老赖在其中贡献了相当巨大的力量。

不过,现在已经有行业从业者着手改变这一行业现状,力争为催收行业正名。始终秉承“敬事而信、博学求真”的一诺融通认为:“催收行业不应该是暴力、灰色地带,阳光透明的行业环境净化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北京荣典律师事务所顾问、北京市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满峰

大咖齐聚,彰显行业前瞻性与核心力

为顺应发展的大潮,作为金融领域催收培训的领航者,一诺融通在一诺千金集团及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的帮助和支持下,对近年来不良资产的现状、催收行业现存的问题等,在此次活动中充分讨论总结。并对未来中国金融产业催收领域的发展趋势,催收与大数据、风控技术、智能手段等金融科技之间跨界融合的趋势进行梳理和预测。这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催收行业在未来的前进方向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供了开创性的指导意见,受益良多、影响深远。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