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6日讯(通讯员 刘碧云 黄献光)1月16日,记者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会议获悉,2017年该院将围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和三产融合,开展科技服务,强化扶贫攻坚的的精准帮扶,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一是探索对口县域的科技帮扶新机制。坚持科技扶贫与贫困开发重点县、示范基地、贫困农户的“三结合”,重点探索8个研究所牵头,对口帮助屏南、政和、云霄、长汀、宁化、大田、光泽、古田等8个县,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示范全产业链科技解决方案,推广80个新品种、50项新技术,在每个县建立1至2个有显示度、可观摩、可复制的规模化示范基地。结合下派挂职、驻村蹲点专家,抓好20~30贫困户的帮扶示范。2016年该院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50个,带动3000个贫困户增收5100万元,帮助杂交水稻制种、高山茶产业链、草莓育苗、山羊养殖等200个贫困农户脱贫。
二是围绕“三个结合”推进科技下乡。强化与重点农业县市、一区两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三个结合”,安排100个科技下乡“双百”行动项目,促进科技要素下乡。围绕全省七个千亿元特色农业产业,在闽东、闽北、闽南、闽西各选择2~3个重点县,每个县选择1~2个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80%“双百”项目,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服务,提升示范推广实效。加强农业“一区两园”科技服务,统筹安排50%的“双百”项目落地园区。2016年该院实施科技下乡“双百”行动173项,联系服务新型经营主体204家,帮助申报项目争取经费2800万元,示范推广新品种258个、新技术148项,解决技术难题260项,示范辐射18万亩、畜禽590万头、食用菌30万平方米,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5.23亿元。
三是组建专家服务团队促进智力扶贫。组织300名科技人员,通过下乡培训、现场指导、巡回服务、驻村蹲点、挂职任职等方式,对接服务200家新型经营主体,围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培训,坚持与农时农事、区域特色、新型农民培养“三个结合”,力争全年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100万人次。2016年全院科技人员下乡9000多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区域现场培训,累计受训农民近100万人次。
四是加强院地合作建设长期示范基地。
推进院地合作,由一位省农科院领导牵头对应一个市县,落实院地合作协议的科技项目。与国家级龙头企业开展多层面合作,瞄准产业关键科技,探索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与应用。深化闽北分院、闽东分院建设的院地合作,推进院士工作站、国家科学试验站、国家野外观察站等站点,在贫困地区或山区的建设。着力打造100个长期稳定的科技示范基地,提升50个科企联合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区域特色现代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