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电 从山东学生徐玉玉被骗学费猝死,到清华大学教授一夜被骗1760万元,甚至著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被骗子“盯上”,一系列电信诈骗案件持续曝光和发酵。针对这一愈演愈烈的社会现象,9月10日,CCTV-新闻频道《新闻周刊》栏目以“尔诈我何为”为主题,报道电信诈骗背后的黑色产业链,并采访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教用户如何防骗。
电信诈骗骗术“屡屡出新”已形成黑色产业链,山东徐玉玉案件的发生正是真实写照。诈骗分子购买并利用徐玉玉真实信息,伪装为“教育部”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实施诈骗,导致了徐玉玉猝死的悲剧。而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电话欺诈的案例还有很多,刚买车收到“贷款未批”短信,网上订飞机票收到“航班延误”短信,用户只要拨打短信中的电话或点击短信中包含的链接,就有可能造成银行卡盗刷、银行卡内财产转移,从而产生财产损失。
随着“高精尖”诈骗手段的演进,以及骗术的不断升级,电信诈骗“成本低、获益快、立案难取证、追讨难”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呢?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接受采访时强调:“电信诈骗难以侦破,损失的财产更难追回,相关部门应该把手机安全防线往前推。例如,银行发现用户账户异常后,及时冻结账户才能有效防止用户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