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于促开工、促竣工、促征收、促进度、促投资,我市今年前8个月重点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2%
-已构建起一套服务“五大发展”、良性且高效的项目建设运行机制,本报今日为您展示建设亮点
我市重点项目快速推进,改变城市面貌。
重点项目建设对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的有效载体,以更大力度、更强作风加快推进。今年前8个月,全市27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年度计划86%。
初秋,天气微凉,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却一直处于火热状态。
在风景优美的五缘湾内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主体工程实现封顶,预计明年春节前投用;油、气、电迁改工程工作顺利完成,厦门北动车运用所建设进展迅猛;在刚刚落成的厦门医学院新址,新生在嘉庚风格的校舍学习、生活……一声声催人奋进的战斗号角、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点项目、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建设场景改变着百姓的生活,改变着城市的面貌,改变着厦门的未来。
重点项目建设对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的有效载体,以更大力度、更强作风加快推进。今年以来,我市从促开工、促竣工、促征收、促进度、促投资等角度发力,全面开展“三比一看”活动、土地房屋征收攻坚战、阻工统一整治行动和建设系统“放管服”服务月活动,力促项目提速增效。同时,随着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等常态化对接机制的建立,“现场+会场”一线推进工作模式的普及,“一心一意”和谐征拆等工作方法的探索,构建起一套服务城市“五大发展”、良性且高效的项目建设运行机制,全市“一盘棋”使重点项目建设效率如虎添翼。
记者从市建设局、市重点办了解到,今年前8个月,全市276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1亿元,同比增长42%,完成年度计划86%,完成序时进度计划的143%,超294亿元。
形成合力
“三级联动”为项目“疑难杂症”会诊
保重点、攻难点、抢节点,我市推行的市区联动、部门联动、政企联动等常态化对接机制的“三级联动”,从上至下打通了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任督二脉”,上下一心,确保每一个链条都牢牢地锁定在重点项目建设的强力引擎上。
为了打通部门沟通桥梁,在各部门之间形成“联席机制”,市建设局、市重点办每周召开会议或现场调研,与各部门、各区就项目的具体问题“集中会诊”。市规划委加大“多规合一”平台建设力度,现已接入174个单位,基本覆盖全市建设管理部门。市发改委会同市规划、国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制定实施《建设项目生成管理办法(试行)》。经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在2016年2月29日新流程启动后,截至7月20日划拨储备库中共有508个项目,其中367个已完成空间实施规划,349个已启动空间协调;7个工业用地项目已启动空间协调;共发起项目协同90个,其中38个已完成,52个协同办理中。此外,市直部门与各区政府间也建立起联席调度机制,市效能督查办与牵头部门建立联合督办制度,通过抓自查、促整改、“回头看”等措施,完善全流程的督查督办工作模式,攻克了一批项目的“卡脖子”难点。
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对项目“疑难杂症”对症下药,收获颇丰。今年市政府共挂牌督办12个重点项目,其中城场路、官浔立交、翔安西路(西亭路-翔安北路段)、工业危废弃物处置工程等4个项目已摘牌,其余8个项目均取得重大突破。
靠前服务
“现场+会场”力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一线协调、一线督查、一线推进项目实施,这样的“现场+会场”方式已成为促和谐征迁、促重点项目快速落地的工作新常态,而且正在发挥积极效应——各级各部门加大一线协调力度,靠前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审批、征拆、施工组织、配套设施等紧迫问题,推动全市固投增速及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在“现场+会场”工作模式的作用力下,今年我市新开工项目全面加速,一批重点项目进展显著——今年1月至8月,我市计划开工48个重点项目,实际开工48个,开工率为100%。其中,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同安城北二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2个项目提前开工。而在全市276个重点项目中,建设进度超前的有184个,占总数的67%。
据介绍,工业、服务业、社会事业、城乡基础设施、“新城+基地+众创”、轨道机场等专项项目六个领域均超额完成投资计划,其中关乎老百姓民生大计的服务业项目、城乡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分别完成计划的148%、207%、109%,为我市宜居环境建设增色添彩。“新城+基地”建设在我市全面铺开,1月至8月共完成投资273亿元,完成计划138%,超出计划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