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CPI特别是PPI的急速上涨,让PPI远超CPI,剪刀差创了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其原因,虽然有全球经济复苏的因素,但国内PPI暴涨的核心还是人为干预的结果。不过,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CPI还是PPI有可能在1、2月份就是全年的高点。现在谈论通货膨胀可能还为时过早,还要注意一些潜在的经济下行的压力。
春节过后特别是上周成了涨价周。调味品、中药材、白酒、旅游等大消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纷纷念起了涨字诀,从而掀起了新一轮提价潮。业内人士表示,在2016年以来所开启的新一轮涨价潮中,上游材料涨价较为充分,中游行业近期崛起迹象明显,下游行业消费品主要关注稀缺资源行业和龙头企业。市场认为,一方面,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快速上升,成为这些公司提价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升级加速,对提价的消化能力大大增强。
白酒
五粮液三款产品年后直接提价
进入鸡年,提价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增收的一大利器。从白酒、黄酒、药品、榨菜、奶业等日常消费品,再到纸张、手机、家电及各类化工品,五花八门。
白酒业涨价潮被认为来得又快又猛。 据悉,从去年至今,五粮液已提价3次。情人节当天,五粮液给各大商超卖场下发了一份《调价函》,调价函显示,52度新品五粮液(即“普五”)建议供货价涨到809元,建议零售价达到899元;52度五粮液1618出厂价将由699元上涨至769元,供货价涨到819元,建议零售价919元;39度五粮液1618建议供货价涨到659元,建议零售价涨到759元。
对于价格上调的解释,五粮液方面称:“白酒行业经过四年深度调整,高端白酒从行业至品牌层面都表现出复苏的迹象……但由于公司产能有缺口,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为确保各KA供货商和KA卖场的正常销售毛利,自2月14日起对新品五粮液、五粮液1618产品的终端建议供货价(不含合同费用)和建议零售价进调整。”
资深人士表示,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剑南春等企业涨价手段都不一样,这与企业的行业地位有关,强势酒企基于产品在市场的信心通常以直接提价的方式进行,而郎酒、剑南春等企业则采取间接提价,如采取变化奖励方式、配合的增减等形式进行,一定程度挤压了经销商的空间。“涨价方式没有利弊,但强势酒企提价对市场有主导权,会直接影响市场终端售价,非强势酒企则是跟随战略,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身在白酒整体格局中不掉队的被动需要”。
中泰证券认为,高端白酒消费处于持续扩容阶段,整体消费增速在10%以上,在价格易涨难跌的预期下,价格将有望不断地上涨。高端白酒量价齐升格局将会持续存在,未来3年复合增速达到两位数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