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以自己的威望、学识、道德修养,影响着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在乡土文化环境中,新乡贤发挥的作用,既是社会管理,又是道德楷模;既传播知识,又帮助乡里乡亲。
2017年初,潜山县龙潭乡开展评选“寻找新乡贤”活动,张联江等14位村民成为“新乡贤”。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榜样,以文化的力量缝合着传统与现代,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土落地、生根。
精神族长
2017年2月3日,开年上班的首日,潜山县龙潭镇暗冲村80余岁的村民张联江就来到村部,与村干们坐在一起,说着村里的大变化,谈着未来的新方向。
在暗冲村的村干和村民们眼中,张联江不仅是关心村、乡发展的热心村民,也是处处与人为善的“大家长”,在年初龙潭乡开展的“寻找新乡贤”评选中,张联江毫无悬念地成为龙潭乡首批“新乡贤”之一。
“张老家是个有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尊老爱幼、和和睦睦;2017年,建村部楼张老率先捐出了101元,逢着修路这样的建设项目,总要拿出一二百;以前张老租了村里一间房,作为生产植物油的小作坊,十几年来从未拖欠一次房租,主动缴税达十余万元……”在暗冲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庆的介绍中,张联江的故事很多,但都离不开一个“贤”。
“新乡贤的基本要求是品端行正、热爱家乡、奉献社会,核心标准是德高望重,且以‘德’当头。”潜山县龙潭乡党委书记李桃生说。
2017年元月,当选龙潭乡首批“乡贤”的,包括张联江、彭广兴、韩灿生、张定国等来自9个村的14位村民。他们中,有的多年从事教育工作,退休后依然积极支持村级发展;有的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以一己之长帮助村民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难题;有的热爱文化事业,参与地方文献整理,引领民间文化的传承发扬;有的耿直公正,直指听到看到的不平事,主动参与调解村民纠纷;有的身在异乡发展,颇有建树,仍心系故土,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建言出力……
乡贤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以自己的威望、学识、道德修养,影响着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李桃生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乡贤侧重调解纠纷、和睦邻里的人格表率,新乡贤的内涵则有了丰富和延伸:
“新乡贤不仅要在群众中有公信力、影响力,也要拥有新技术、新思想、新经济等新兴力量,支持家乡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串人气讲道理、树正气提能量。尽可能拉拢政府导向与民众愿望,使其高度趋同,新乡贤无疑是最为有力的粘合剂,也是新时代下乡土社会里的‘精神族长’。”
和谐担当
“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这是60年代生人的胡红兵对“乡贤”的理解。
2016年夏,安庆地区遭受连日暴雨侵袭,龙潭乡杜埠村也不例外。7月1日下午4:30左右,杜埠村发现大型泥石流滑坡风险隐患,胡红兵主动加入了抗洪抢险队,经过连续近30小时的转移安置,居住在山脚下的5户20位村民转危为安。
作为龙潭乡杜埠村大庙组组长,帮村民排忧解难,主动挑担子,化解纠纷促和谐,讲道理说政策推动村级发展,在他看来,这都是自己一个有17年党龄的老党员的份内之责。
“以前看着村里的老组长、老党员,为人正派、一身正气,用一片赤诚之心调解民事纠纷,维护一方安宁,我只想随着前辈的足迹,将正能量这盏明灯传下去。”胡红兵说。
叶程刚是龙潭乡此次评选的乡贤中最为年轻的一位。80后的他现供职于潜山供电公司槎水供电所任副所长,从龙潭乡漆铺村走出去的叶程刚,作为村里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电工,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从未忘记故乡小山村的一草一木,也从未推辞村里人帮助请求。张家的灯坏了,李家的线短路了,程家的电闸跳了,只要一个电话,叶程刚准会抽空回到家乡的小村子,一一为村民们解决。
“乡村的建设发展需要党政领导,需要法制保障,也少不了乡贤及乡贤文化对向心力的营造与凝聚。”这是龙潭乡村镇干部及村民们的共识。
乡贤文化是维系整个乡村社会稳定发展的一套传统文化价值,它以乡贤为中心,以乡贤所传播的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知识系统作为中心,在乡里乡亲中形成一套既有道德风尚,又有社会实践的完整系统。
龙潭乡党委书记李桃生告诉记者:“在乡土文化环境中,新乡贤发挥的作用,既是社会管理,又是道德楷模;既传播知识,又帮助乡里乡亲。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法律的调解能力之外,人际关系、社会财产关系依靠道德伦理来调解,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而乡贤文化正是通过伦理观发挥其作用。”
在基层社会,兼具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充当了社会调解员,让乡村社会变得和谐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乡贤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时代榜样,以文化的力量缝合着传统与现代,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土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