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佛教事业健康发展。安徽省宣城市弘愿寺传承历史、服务信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诗山之上有名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是1200多年前,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敬亭山上留下的千古绝唱,至今仍然让人沉思与喟叹。
李白浪漫、清高,同时他也有一种悯怀众生的胸怀。他和敬亭山很有缘,曾7次登临。
敬亭山很美,茶园竹海,古木山花,宛如水墨。敬亭山很温和,没有险峰高脊,石阶通幽,平缓易登。
这位号青莲居士的李白,他的不朽名作令敬亭山成为一座诗歌之山、文化之山。
古朴、大气、庄严、神圣的弘愿寺就坐落在敬亭山的怀抱中,佛号声声,回荡山间,与这座弥漫着古典诗意的文化名山浑然一体,仿佛它就像从那茂林修竹中直接生长出来一样,使这座江南的寻常山脉有了灵魂。
弘愿寺是中国净土宗重要道场。近年来,弘愿寺在海内外影响日隆,越来越得到海内外佛教徒的敬仰。
别具一格弘愿寺
弘愿寺占地40多亩,不算大,但每个走近它的人,都会被它广阔、雄健、沉稳、磅礴的气质所震撼。
弘愿寺的建筑很有特点,徽式建筑、唐代风格,一砖一瓦都在说法,“本愿称名”、“凡夫入报”、“现生不退”,每一块匾额都有来自经典的深意。
来迎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这里几副对联表达着佛法的深意。在这里,高大慈悲的阿弥陀佛低头接引,如慈父慈母。
一般寺院主殿供奉的本尊都取坐姿,来迎殿本尊是立像。殿中阿弥陀佛来不及坐着,而是永远站立守候着,甚至双脚一前一后,显示出不同于一般道场而别具一格的特色。
体味净土宗文化
每天,弘愿寺晨钟暮鼓。虽有佛号声声,但丝毫没有熙攘嘈杂之意,有的只是安详与宁静。
寺院是道场,一切建筑设施皆为道而存在。弘愿寺除了楹联匾额,两边的长廊也都布置了橱窗,以便游人一边游观一边学习了解相关知识。从山门一进来,钟鼓楼前的橱窗内,主要介绍佛教常识、佛门礼仪。
在弘愿寺,随便坐在一角,看着殿檐飞升直入明空,虚虚实实,明暗相倾,高下冥灭,动静相生。一切是那样矛盾,又是那样和谐。一颗心自然恢复平静祥和,没有什么是不可调和的,一切皆好,一切皆美,一切皆有意义。
再听风击铃声,时长时短,世界寂静,人迹消踪。所以,常有人在寺院找个地方,一坐就是大半天,不与人语。他在享受和谐寂静,他在修复自己的心……这便是佛寺建筑的无言摄化,也需要有心人的用心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