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摘要:陈济锦,1985年毕业于福建机电学校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现任上海岁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顾问。毕业后,他曾在位于福州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工作19年,2004年开始闯荡上海滩,于2011年亲手创建了上海岁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集团公司致力于多元化发展,经营领域已涵盖资本投资、房地产业、信息科技等众多行业领域,直接或间接控股超过20家子公司。】
福建工程学院办学120周年优秀校友访谈——
中国网9月19日讯 从传统制造业转战新型服务业,再转战信息科技产业,乃至目前热门的资本投资业、智能家居业,行业跨度之大令人瞠目,更让人惊叹的是不论在哪一个行业、领域,他都能做得风生水起,业绩不菲。
然而,他却鲜少出现在公共场合,也很少出现在媒体的镜头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要学会低调”。
他就是合并前的福建机电学校1985届校友、上海岁金集团顾问——陈济锦。
“严谨务实”、“持之以恒”、“严肃认真而又多才多艺”,熟识陈济锦的人,是这样对他评价的。
学习、娱乐两不误
1982年,陈济锦进入当时的福建机电学校求学,被第二志愿的第二专业录取,陈济锦不但没有灰心丧气,反而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也是与机电学校的一种缘分。
填报志愿时,陈济锦首选专业是机械制造,第二专业才是工业企业电气化。这种录取结果并没有让陈济锦倍受打击,他反而觉得机电学校优良的校风和严谨的学风让他深受感染。至于没有被第一专业录取,而是学习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却让他感到庆幸。“新开设的这个专业跟上了时代的节奏,更实用、更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需求。”
“机电学校很早就把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联系了起来,这种比较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是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地方。”陈济锦介绍说,读书期间,拆装收音机、电视机等设备,大家都很熟练。学校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当时的龙溪机械厂作为学生们的课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创造了机会。实习期间,爬上低压、高压电线杆作业也是家常便饭。他觉得正是这些学习、锻炼的机会,培养了机电人务实、肯干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不少学生毕业后不久在工作单位得到重用。
陈济锦现在还十分清楚地记得班主任严文华老师,虽然当时严老师在自修时间经常会来点名,让大家没有太多的自由。但是由于严老师大学毕业不久,对待学生就像朋友一样,一点年轻气盛的架子都没有,仍然很受同学们欢迎。多年来,陈济锦一直和恩师保持联系。今年5月,他去台湾时,还特地拜访了已在台湾生活的严老师。
除了专业学习,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也是陈济锦津津乐道的,这也让他成为了校园里多才多艺的活跃分子。热爱音乐的陈济锦,看到同学中有会吹笛子的,便买来笛子,跟着学。看到有会吹口琴的同学,又买来口琴跟着学。遇到学校举办活动,经常还能露一手。而他印象最深的则是,当年自告奋勇书写对联并获奖的事。
在学校倡议各班自行举办的一次迎新晚会上,有同学别出心裁地提议,在我们班的教室门口,贴上一副由班级学生自创并书写的对联,这在当时是“既拉风又显得个性十足”的创意活动。但是写什么、怎么写、谁来写却成了困扰大家的难题。最后有同学推荐喜欢书法的陈济锦来完成此重任。陈济锦不负众望,很快就创作出一副对联,并贴到了教室门外。更让大家都没想到是,正是陈济锦即兴创作的这副对联,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帮助他们班在晚会年段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建议在校大学生们趁年轻时多学一点东西,多才多艺对工作会很有帮助!在同事眼里,也会变得更有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