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与时间赛跑的“女捕快”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编辑:林峰峰

【人物名片】

省检察院侦查监督处副处级检察员

王琤

荣誉档案:

2005年,福建省“打击赌博专项行动先进个人”;

2007年,省检察院“优秀公务员”;

2007年,省检察院模拟法庭论辩赛“优秀辩手”,全省女检察官模拟法庭抗辩赛团体二等奖、个人三等奖;

2009年,省“扫黄打非”先进个人;

2011年,省检察院2010至201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全国反假币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省检察院“优秀公务员”。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30日讯  提到“捕快”,大多数人会想到缉捕犯罪、调查罪证,也会联想到威严、庄重、高冷等字眼。而王琤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却是声音甜美、和蔼可亲,完全没有架子,犹如邻家大姐般。不过,这位谦和的女检察官身上却有着“不让须眉”的胆识与气魄。1999年,王琤以全省第一批选调生的身份踏进检察机关的大门,从检18年来,从控申、公诉、到侦监,一直战斗在检察一线部门,尤其是在侦查监督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身为侦监处审捕组组长的她,办过不少全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今年临近春节,王琤就指导办理了一起最高检、公安部交办的跨国电信诈骗大案。涉案犯罪嫌疑人300余名,电脑、手机等物证900余部,卷宗材料数百本之多,案情之复杂疑难,证据之繁杂零碎,也是我省办案以来首遇。为此,王琤与同事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第一时间进驻泉州提前介入,一头扎进会议室,与泉州市检察院、安溪县检察院的同事们通宵达旦加班加点;仔细审查案卷证据,反复研究犯罪事实,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厘清每个犯罪嫌疑人地位作用。在近1个月的提前介入和短短7天的审查期限内,指导基层院核对证据400余份,审阅卷宗500余卷,最终审查批捕犯罪嫌疑人239名、不批捕41名,圆满完成了这起跨国要案的审查逮捕工作。

大要案也好,普通刑事案也好,王琤在工作中都同等对待。“侦查监督工作就是判定罪与非罪,作为检察机关第一道关口的表决者,对每一起案件都需要用责任心、事业心认真对待。因为每一起案件都关乎一个人的人权保障,关乎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乎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王琤认真地说。

侦监人是冤假错案第一道防线的坚守人,王琤就从莆田市检察院一起案子的蛛丝马迹中捕到了“漏网之鱼”。王某从未来过福建,却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贩卖毒品罪向莆田市检察院提请审查逮捕。面对检察官讯问,王某全盘否定贩毒事实,称其二代身份证和驾驶证曾在2011年丢失过,并称房东可以证实其在案发期间没有离开过南宁市。得知此情形后,受领导指派,王琤第一时间带领莆田市检察院办案人员根据在案事实证据和有关疑点,认真反复研究案情,寻找在案证据疑点,从中敏锐发现真实嫌疑人黎某的作案线索。还原事实真相,最终对王某作出不批捕决定,黎某被抓获并依法批捕。“防止冤假错案就要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程序关,明察秋毫追根溯源,还无辜者清白,让有罪者受到惩罚,让人民群众从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王琤说。她撰写的《立足职能强监督,完善机制保质量,严格防范冤假错案发生》,被最高检的全国检察工作简报、最高检侦监厅《侦监工作指南》、省检察院检察情况反映刊载,供全国检察机关学习借鉴。

不管案情有多复杂、卷宗有多少本、嫌疑人有几个、困难有多大,“捕与不捕”都要在七天内作出决定,这就要求侦监人时刻保持着“跟时间赛跑”的战斗状态,争分夺秒。在王[争] 的工作日程表里,早已打破了八小时工作制,接了案子就没有周末已经成为常态。一件件备受关注的大案要案,在她的案头被准确及时处理,尤其是她轻伤不下火线的硬骨头精神给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面对荣誉和掌声,王琤平静如初。“侦监部门日子虽然辛苦,但很快乐;工作虽然忙碌,但很和谐;虽然曾经彷徨,但从不退缩。”王琤说,“人生是需要适时归零的,随时把自己放在最低点,做每件事才会有如第一次般的热情。我希望自己以最平和的心态,去攀登前方的座座高山,去迎接生命中的种种挑战,去完成检察职业中的各项工作。”

(本报记者 雷闽娟   实习生 胡丽丽)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