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省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助检员 高居峰
荣誉档案:
2014年7月,被省检察院机关党委评为2011至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入选福建省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侦查人才库。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0日讯在省检察院篮球队,高大、阳光、帅气的他是最佳前锋;而在省检察院反渎一线,他还是勇挑重担、办理大要案的反渎“前锋”。2009年,怀着对检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在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了5年的高居峰考入省检察院,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司法考试,成为一名反渎新兵。多年过去了,高居峰逐渐成长为办案能手。2014年,他入选福建省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侦查人才库。
“带病坚持办案,风雨无阻、不计节假日、不管白天黑夜,工作需要时,高居峰总是能随叫随到。他是位既有‘品’又有‘能’的侦查人才。”与高居峰朝夕相处的同事是这样评价他的。
“初到反渎局时感觉有些陌生、迷惑,觉得自己如同白纸般空白。”高居峰回忆说。渎职案件发生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有极强的专业性,办理渎职案件就是“外行查内行”,要求反渎干警不仅要精通渎职侵权类的刑事法律知识,对案件涉及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性规定甚至连技术性规范也要充分了解。为了使自己成为精通检察业务的“行家里手”,高居峰自我加压、刻苦学习,苦“啃”相关法律书籍,做好知识储备,把自己变成“内行”。
他特别珍惜与资深检察官共同办案的机会。反渎部门的侦查工作是一项斗智斗勇的工作,自己没什么经验,他就向资深检察官学,学习他们的办案经验、提问技巧等,在办案中运用、总结、积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他也收获了许多成功的快乐。“办完涉家电下乡补贴职务犯罪案件,就知道了原来每个电器的识别卡就是他们的身份证,识别卡号码就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高居峰说。
“高居峰侦查分析很独到,往往能够从不起眼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与他一起办案的同事这样评价。
“福建山地丘陵较多,为何有众多的补贴机具,有些机具甚至根本开不进田里?这里面肯定有蹊跷。”高居峰介绍,2014年,省检察院部署开展农机补贴领域涉嫌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如何甄别这些补贴的真伪成了专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次,高居峰与基层检察院干警到田里向老百姓了解情况。交流中,老百姓反馈了农机补贴存在的蹊跷,打开了渎职犯罪案件的突破口。随后,他与同事马不停蹄地赶往省外农机生产厂家,查阅所有出厂记录和货款会计凭证。最终在铁证面前,犯罪嫌疑人一个个认罪。同时,高居峰与同事先后深入50多个基层检察院面对面指导,与基层检察院干警共同探讨案情,帮助答疑解难,有力地促进了办案工作顺利开展。“其中一个月就跑了20多个基层检察院。”在高居峰以及全省反渎干警的共同努力下,专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全省检察机关共查办农机购置补贴领域渎职犯罪案件70件118人。
“专项补贴资金没有真正的足额发放到老百姓手上,不仅造成国家严重经济损失,也背离了国家设立补贴资金的初衷,影响了国家涉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能以专项工作促进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高居峰感到相当自豪。
反渎职侵权工作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阻力大……个中曲折不言而喻。然而高居峰却说:“我享受办案的过程。”他享受攻坚克难的喜悦,享受专项工作成功办理的喜悦,努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