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7 星期一

每次出庭都精彩

来源:海峡法治在线 编辑:林峰峰

【人物名片】

省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 陈颖

荣誉档案:

1998年全省女检察官法庭论辩赛第一名并获优秀辩手称号;

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荣记个人二等功;

2005年全省十佳公诉人;

2008年、2010年、2011年被省人民检察院记嘉奖;

2012年被省人民检察院记个人三等功;

2016年获评全省第二批检察业务专家。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4月20日讯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她的座右铭;在她的眼里,阅卷、提审、开庭仿佛就是一种享受,一个案件接一个案件连轴转也乐此不疲。辩护律师由衷赞叹她“真敬业”,犯罪嫌疑人对她更是心服口服: “我服从法律判决,你们很公平公正。”

“全省十佳公诉人 ”、“个人二等功”……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诠释着从检20年的她在公诉席上绽放的绚烂青春。她就是省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陈颖,一朵开放在检察系统的铿锵玫瑰。

“我真的没什么好写,不过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采访伊始,这位全省检察业务专家一直这样谦虚地强调。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一头利索短发,爽朗的笑容……她在生活中是个温柔亲切的女人,在工作中却是个严肃威慑的检察官,在刚与柔之间诠释着检察精神。

陈颖自1996年大学毕业后,已在公诉部门坚守了20个春秋。20年来,她办过不少大要案、疑难复杂案件。不过,当她第一次走进专案组接受任务时,领导和同事都曾质疑:“这样一个小姑娘,能否胜任这个工作?”

谁说女子不如男?陈颖凭着一股韧劲,下定决心,用一个月时间“闭关”,完成了对400余册卷宗的审查。经过认真梳理、分析证据之后,提出了上百条补充侦查意见,并全部被采纳。庭审时,由于准备充分,她在庭上以从容应对的表现、迅速到位的答辩、妥善的处置,取得了良好的庭审效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陈颖是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是个优秀公诉人,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大家学习。”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欧秀珠如此评价这位女将,“她办案认真效率高,从未出过差错,大家都放心把案件交给她。”

接触过陈颖的人都被她对工作的认真所折服。多年前我省盗窃罪的立案标准为800元,当年的一起盗窃案中,嫌疑人在田间地头偷了一麻袋约100斤的生姜,侦查机关认定案值为800多元。约100斤的生姜要800多元?细心的陈颖在翻阅案卷时提出了这个疑问。第二天早晨,陈颖去市场买菜,特意询问了生姜的价格,从而发现生姜有新姜跟老姜之分。如果按老姜算,的确值800多元,新姜的价格却便宜不少,而刚从地里挖出的姜肯定不能算老姜。区区一两百元的差别,却是关系着罪与非罪的天堑。陈颖不敢大意,重新审查了该起案件,最终案值从原来认定的800多元降到了立案标准800元以下,侦查机关撤销了该案。

“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我们的工作中显得特别重要。该坐牢的犯罪分子,一个也不能让他跑了;不该坐牢的公民,我们也不能让他受到错误的惩罚。这起案件给我留下很深的感触。以后在办案工作中,我特别留了一个心眼,把案卷看得再认真仔细一点,调查取证的工作做得再细、再深一点,确保所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陈颖说。在她心里,案子没有大与小,只有犯罪事实的成立与否。截至目前,她所办理的500余起案件无一错漏。

追求完美,是陈颖在工作上最自豪的“毛病”。因为追求完美,所以无论多厚的卷宗,无论多复杂的笔录,她都坚持亲自一页页地认真翻阅;因为追求完美,她把办理的每一个案件都层层剥开,寻找证据;因为追求完美,她对起诉书的钉子位置都严格要求,不歪不斜;因为追求完美,在开庭之前她会练习法律文书的宣读,选择合适的语调语速,准确断句。她说:“别看读起诉书是个没有技术含量的活,但读不好会影响公诉人的形象,而公诉人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检察机关。”

接触过陈颖的人大都称赞她是一位雷厉风行、敢说敢做、特别有“气场”的公诉人。通过一次次办案的磨练,她能够全面掌握每一起案件的出庭举证、质证答辩以及法庭辩论,在法庭上展现出一种自信、挥洒自如的气质。陈颖说:“在庭审时,怎么用证据反驳,律师会提什么问题完全预测不到。你能否及时反应过来,就看你对证据掌握得熟不熟练、审查得细不细致。只有你对证据胸有成竹了,才能发现谎言与矛盾。”

有人说:“出庭就如一门遗憾的艺术。”陈颖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每一次出庭都不留有遗憾。

(本报记者 雷闽娟 实习生 胡丽丽)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