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会议材料,还有地方需要改一下。”“好的,我马上到。”傍晚6点10分,忙碌了一天刚刚坐上公交车的李榕接到通知,二话不说就下车赶回办公室。李榕,省检察院宣传处一名普通内勤,其他同事一提起她就会竖起大拇指。
人物名片
省检察院宣传处助理检察员 李榕
荣誉档案:
2011年12月,参与撰写的《挽救一个人,恢复一片绿》被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评为2010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消息类二等奖;
2012-2014年,连续三年被省检察院政治部评为优秀公务员;
2012年7月,被省检察院机关党委评为2010-2012年度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并被授予共产党员先锋岗称号;
2014年6月,被省检察院机关党委评为2011-2013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6月,参与撰写的《一条建议,三年跟踪》被省委政法委评为省政法综治优秀新闻作品二等奖;
2015年7月,被省检察院政治部记三等功一次;
2016年5月,荣获第二届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
当一名合格的“管家”
与李榕接触多年,感觉她是个文静细腻、性情温和的“80后”女孩,但同事却说她是个“爱骚扰”别人的人。
“比如会议通知,李榕会及时给处室的每个同事发去短信,有时在忙没及时回复,李榕的电话就来了,确认我们都收到了才安心,而且会议的前一天还会再次通知。”“一件事情交待给她了,后面她还会再问这件事情的进展情况。做完了以后怎么样,她还会再继续追问,把整个事情都周全地照顾下来。”与李榕朝夕相处的同事笑说“被骚扰”的经过。
李榕主要负责部门综合文字和日常行政事务工作。宣传处的职能较为繁杂,新闻报道、涉检舆情、文化建设,哪项工作都离不开内勤这个角色。当宣传处的“管家”,没两把“刷子”可不成,而她总会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每件事情。她会及时完成各项机关或部门会议通知、名单报送,确保不误事、不漏事;一丝不苟地做好机要通道文件收发、整理、打印,供部门人员传阅。处室组织会议、活动,她总是第一个到现场。桌牌的摆放、材料的分发……她都要重新核实一遍。
“她是我们的‘好管家’,非常贴心、细心,好得不得了。”李榕的同事这样说。
每篇文章都精雕细琢
对于内勤来说,文字工作是最伤脑力的事情,大家都说写材料是件苦差事。从基层检察院公诉科的办案能手到省检察院宣传处的内勤,对于角色的转变,她坦承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为了尽快上手,她买了不少新闻和公文写作的书籍,学习怎么写消息、通讯、导语,反复揣摩;学习怎么把一件事情写得鲜活,怎样去把握好文章的逻辑层次。
2012年,李榕用“挑战”两字贴上了难忘的标签。那年10月,两场大型全省性宣传会议同时召开,李榕不仅承担会务接待,还承担会议方案、讲话稿、倡议书等多份材料的起草任务。为了不耽误工作,李榕主动将订婚推迟,全身心投入到材料的起草撰写中,部门同事说“她是最美的新娘”。这次,李榕写的倡议书受到了最高检领导的夸奖。
现在,李榕每年起草撰写的各类文字稿近百篇、字数十余万字。经过不断的锤炼,曾经的“办案能手”又多了个“写作能手”的头衔。
“自找麻烦”的完美者
在记者的印象中,李榕经常加班加点,然而很多时候加班加点都是李榕“自找”的。
2014年11月,宣传处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在半个月内完成1到22层楼的文化走廊建设。“当时文化走廊怎么做也没概念,每个楼层悬挂的内容是什么、悬挂点在哪里,大家都加班加点地讨论。”李榕的同事说,由于不知道每个楼层格局是不是都一样,只能逐楼层确定上墙的走廊作品位置,一加班就到凌晨两点。然而第二天,李榕就加班加点制作出一张表格,楼层、尺寸、位置、内容一目了然。
这样的攻坚任务并非个例。为了完成好检察展览厅的解说任务,恰逢中秋佳节又是“结婚纪念日”当天,她还坚守在单位——了解展览厅每一块展板的内容,自己写解说词背下,反复研究解说时的手势、语速、站的位置。通过不停地演练,她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解说任务。
“李榕有担当,责任心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一名爱岗敬业的模范,真正地践行了‘两学一做’要求,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该院宣传处处长吴新华这样评价李榕。而这位刚成为第二届省直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面对记者的采访,却说“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