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歌手亮相上海之春新板块
2017年05月10日 07 :焦点·综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本报讯(记者 吴桐)昨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锦绣中华·魅力西南音乐会》 呈现了彝族、侗族、苗族、土家族、藏族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和韵味,同时通过重新编配令人耳目一新。
从今年起,《锦绣中华音乐会》将成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全新板块,每年与一个新的区域合作,讲述独具特色的中国故事。
重庆市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劳作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到码头把酒喝》在原生态川江号子基础上进行了改编,融入复调、和声、织体等西洋创作手法。贵州省音乐家协会选送的彝族《牧歌》嘹亮高亢,侗族大歌《春蝉》则色彩明快,充满自然气息。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曾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民歌非遗传承人蝶当久(潘兴周)把苗族的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进行改编创作,在“上海之春”唱响原创作品《云顶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