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星期四

蒋朝晖:自主研制绕指柔香成世界首创

来源:中国网 编辑:颜学辉

朝晖香道工作室创始人蒋朝晖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此次“海交会”,贵公司的展品主要是什么?

蒋朝晖:我自身是经过认证的香道师,所以此次参展的产品都是我亲自研制并且纯手工制作的立香和柔香。在传统意义上讲,不能弯折的线香叫立香。有些台湾生产的线香,会在产品盒上标上“立香”二字。加上竹签就是竹签香,一般在拜佛的香中比较常见。我研究了古代的香方之后,发现汉代的“汉建宁宫中香”、“唐开元宫中香”等,它们没有加植物黏粉。而这个传统工艺宋代之后就失传了。现代人的观念是,不加黏粉是无法制作出线香的。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线香》中也记载了明朝的人制作线香用的是榆树皮当黏粉。现代常见的是把印尼楠木树的皮剥下来磨成粉,再加到香粉里,加水搅拌后才有黏性,线香才能做出来。像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的一样,明代之后的古人是用榆树皮或红石树皮来做黏粉,不管怎样都得加黏粉。但为什么在宋代以前的古人制香不需要加黏粉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查了《礼记·曲礼上》,里面有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里面说道,“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古人在注解中说,“刚柔即阴阳也”。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在注解中也表示,刚日即为奇数日,柔日即为偶数日。那么,香粉的份量或重量选择奇数或者偶数,是不是就对应了刚(立香)与柔(卧香或柔香)呢。我当时就想,立香能不能是奇数的,柔香能不能是偶数的。在后面研制的过程中,立香我都是采用奇数的重量或份数去合香,柔香用偶数去合香。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植物其实都是有黏性的,只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把它们激发出来。比如大米是有黏性的,但是干米没有黏性,必须将干米加水用慢火熬成米糊它才会有黏性。那么香粉要磨到多细,并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激发出植物本身的黏性而不需要加其它的植物黏粉呢?这可能就是古人制作香品不加黏粉的秘密。

通过偶数重量或份数的香粉微粒在密封罐中对撞的特殊合香手法,我发现能够激发出常见香粉本身的黏性。去年10月的一天,我一直研制到了约凌晨三点,凭借着制香的感觉我发现成功了,研制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绕指柔香。就连美国DJY新闻网也转载了我的《何意百炼刚 化为绕指柔》这篇文章。

中国网:设计这款柔香的初衷是什么?

蒋朝晖:这是无意中的发现。当时我就想古人不用黏粉,那现在我能不能也做到这个程度。我无意中发现通过少量添加某种天然食品并以香粉的对撞的方式可以激发香粉本身的黏性(前提是它的油性要保持完好);就如经过一定方法熬制的大米,成为米糊后自然就有黏性了。

中国网:您制香多久了?

蒋朝晖:我制香的时间不是很久。我2014年才去考了香道师的证书。

中国网:您研制的这款柔香防潮性怎么样?

蒋朝晖:纯天然的植物线香都容易返潮,特别是我们南方的三、四月天气下;植物黏粉含量越少的线香越容易返潮。所以我在装线香的纸管中加入干燥剂。其实做植物香,像我这样做立香的也不少。但是做立香,植物黏粉含量少于15%,做出来的香晾干后经得起长途运输而不断的,很少人能够做到。我做的立香,植物黏粉的含量都在15%以下,经得起敲打及长途运输,运到北方也不会断,有韧性,是因为我的合香手法很特殊,完全是研究传统文化中的术数悟出来的。做立香的手法及过程我有教给学生,做立香的过程是可以公开的。


闽ICP备11004081号-2 邮箱:200822659@qq.com 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