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朋友圈转发一条消息:复旦大学某教授月工资应发15335元,但实际到手只有8272元,而且是薪酬总数,别的啥都没了!这份工资单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而与此同期,上海住家保姆的月工资是五千左右,月嫂工资过万。这都是实实在在拿到手的钱!
以下是复旦这位名教授的工资明细:
也就是说,总额一万五多点,扣掉杂七杂八的,实际到手却只有八千块钱多一点!这是一位中国著名高校教授的收入!
民国时期,一九二七年九月十二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修正公布《大学教员资格条例》中大学教员薪俸表定下了教授400至600圆,副教授260至260圆,助教100至160圆的标准。
当时辅仁大学有个教授叫英千里,他在辅仁任教的同时还兼着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为两校学生教授英国文学。同时打3份工的英千里最多的时候一月能拿1000多元大洋,英千里的儿子英若识多年以后还记得有一次父亲领了薪水,“把大洋往桌子上一堆,让我们小孩儿趴在桌子上抓着玩儿”。
英千里其人如今已知之者甚少,但大家都熟悉著名演员英达。英达曾在电视剧《围城》中扮演了赵辛楣一角,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民国大学教授的形象,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他就是英千里的孙子。
具《民国教授们的经济生活》一文中所载,“1920年左右北京“四口之家,每月12元伙食费,足可维持小康水平”。
当时的物价还不是很高:新建的有轨电车路线,以前门天桥为中心,环城一圈,从宣武门到崇文门,车票只要8分钱;
1元钱可买8斤猪肉,或者舒舒服服地吃一份一汤三菜的西餐,包括面包、黄油、果酱、咖啡,还有一些小吃;2元钱可买一袋上等面粉。
北京城内一座8-10间房的四合院,房租每月只需20元左右。”而在1924年,鲁迅花不到1000元买下阜成门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现在想买一个四合院,做梦吧,亲!
易中天先生说过,“即便我贫穷,我也乐道,不是说乐道一定要贫穷。谁规定说知识分子就该贫穷,谁规定说读书人就该贫穷,而先富起来的就该是挖煤的挖油的?什么道理啊?如果说一个社会,读书的人、创造知识的人、创造文化的人是穷兮兮的,这社会是合理的社会吗?”
简单对比一下民国和当今的购买力,不太贴切,大家凑合着看。
30年代上海普通行业男工20大洋,购买力折算相当于现在1200元。(上海30年代一个大洋大约6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
技术工种,印刷,造船,邮政工人工资高的多,4000的也有。但是岗位稀少。
当时厨师,服务员,商业员工资都低,所以外出吃饭很便宜,原料价格加不多就是菜价,和今天的菜价完全不同。
当然,也有人说,民国那么高的文盲率,当时的大学教授和今天的院士一样稀缺。
收入确实高,但是也没太离谱,300大洋只是对比体力劳动者和官员很高而已。今天的院士年薪百万太普通了。
总结一下,大学教授的工资相比体力劳动者,优势比民国缩小了很多!不过体力劳动者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大上海没有买房的刚需,可以睡大通铺,而老一辈教授都有福利分房,工资不太高但也不用做房奴。
可能年轻的大学老师面对高额的房价,成为最大牺牲品。
02
为什么工资其实不低拿到手的却很少?
月薪1万,你只能拿到7454.30元,而你老板要付出的是14410元。
雇主每月付出了14410元,职工个人拿到了7454.30元。之间6955.70元的差额,究竟去了哪里?下面再以图表作出说明。
当然,你可以辩论说,那些“五险一金”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会回到我们手中的。我不管过几十年后还能不能拿回自己的养老金,就算能百分之百拿回,并且拿回的钱也已经早也贬值。
被扣得多,别流泪,你可是在“好”企业。
(1)至多只有五险的劳工,他们一定是在中小企业工作;
(2)拥有完整五险一金的劳工,他们一定是在大企业或上市公司工作,这类就业也称为正规就业,或称体面工作;
(3)拥有丰厚的五险两金的劳工,他们大多是在垄断或暴利行业工作。
我国社保缴费率世界排名第一,缴费基数是邻国的4.6倍。
据清华大学教授白重恩的测算,中国五项社会保险法定缴费之和相当于工资水平的4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50%;我国的社保缴费率在全球181个国家中排名第一,约为“金砖四国”其他三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北欧五国的3倍,是G7国家的2.8倍,是东亚邻国的4.6倍。
03
社保缴费上涨已成全国趋势
我们梳理发现,除天津以外,福建、江西等地也上调了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和上限。广西、湖北等地社保部门介绍,近年来社保缴费基数年年都会上浮,一般会根据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确定。
社保缴费基数涨了,低收入人群的缴费占工资比例也大大提升。
社保缴费基数有两个标准,最高标准与最低标准。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是在最高和最低标准之间,则按照自己上一年的月平均工资乘以缴费率来缴费;倘若一个人的工资大于最高标准,则按照最高标准来缴费,多出部分不缴钱;如果一个人的工资是低于最低标准的,那么得按照最低标准来缴钱。
比如说,天津公布的2015年最低标准是2812元,而天津当年的最低工资是1680元,这意味着收入在1680元——2812元这个工资区间的人群都得按照2812元乘以缴费率来算应该上缴的费用,而不是以他们的实际工资作为基数。
以工资2500元的人为例,应该上缴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225元(2812×8%),相当于自己工资的9%。而如果一个人工资是2000元,上缴的同样是225元,光是上缴到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就会占到自己工资的11.25%。
要知道,这还仅仅是从工资里扣到的个人账户里的钱。
大家还需要承担的医保、失业、工伤等等其它社保项目,都是以这个基数来算。
甚至,很多地方要求,企业交的那部分也是以社保缴费基数为基础。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的负担重了,自然员工的薪酬福利很可能会小,甚至有的效益不好的企业还会千方百计逃费。
新疆晨报讯服刑人员米某和大学副教授登记结婚了。领结婚证时,米某签字的双手不停颤抖,拿到结婚证,她和家人相拥而泣。5月24日,新疆晨报记者从自治区监狱管理局了解到,这是新疆女子监狱历史以来第一次有在押服刑人员办理结婚登记。
米某,三十多岁,家住乌鲁木齐,离异,带有一个孩子,家里还有多病的母亲,生活拮据。
因为贩毒,两年前,米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在新疆女子监狱服刑。这在一般人看,如此灰暗的人生似乎离幸福遥不可及。
然而,上周,她在监狱内经历了人生中最为特别的经历,一位多年来一直帮助她们全家的志愿者、四十出头的大学副教授向正在服刑的她求婚,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都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求婚可不是闹着玩的,男子的意志很坚决,米某也愿意。5月19日,在民警的陪同和协助下,帮他们去民政部门办理了结婚登记。
据新疆女子监狱民警施峰介绍,今年是米某服刑第二年。米某入狱前,因家境困难,经常得到这名男子的帮扶,这名男子是新疆一所大学的副教授,同时也是一名爱心志愿者,常年对米某一家进行扶贫帮困,帮扶中和米某建立了感情。
然而,两年前,米某因贩毒入狱,连米某也觉得这段感情可以画句号了,如此悬殊的身份差别,怎么会有完美的归宿?
在米某服刑期间,令人感动的是,男友依然对她不离不弃,不仅一直鼓励她好好改造,还一直她照顾家中老人和米某的孩子。
如果事情就此发展,这是一个温暖的帮扶故事。
今年4月,他通过律师向新疆女子监狱寄出了自己的诉求,希望能够与正在服刑的米某办理结婚登记。接到诉求后,新疆女子监狱迅速核实情况,在确定这是他的真实意图后,将情况告知米某,米某感到非常意外,不敢相信,以为这是他的一时冲动,直到彼此沟通确认后,在他的鼓励和劝说下,米某同意和他结婚。
两人想要隔着高墙结婚的人,你情我愿,接下来就是民警的事了。
新疆女子监狱的民警在查找相关法律依据后,报请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同意后,多次派人到民政部门咨询协调,确认可以办理后,按规定为米某办理外出手续,在民警的陪同下到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
为了能够顺利办理结婚,女子监狱与民政局沟通后由专人接待了米某及其家属,办证现场,米某即紧张又激动,签字的双手不停颤抖。在结婚证颁发仪式结束后,她和家人相拥而泣。米某和她的家属们没有想到,监狱会对她们的婚姻如此重视,经监狱多方协调才使得结婚证顺利办理。
米东区民政局也非常重视,表示是第一次办理在押服刑人员的结婚登记业务。
米某在领证回到监狱后,监狱还安排了亲情接见,让她一家人在亲情接见室吃了一顿饭,米某的母亲一个劲儿流泪,多次向民警鞠躬并不断叮嘱女儿要好好改造。米某的家人为了表达感谢之情还给监狱赠送了锦旗。
米某回到监区在征得了民警的同意后,把喜糖分给同监舍的服刑人员。此事在监狱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服刑人员都为她的事情高兴,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进一步坚定了改造的信念。
服刑人员王某说,“在监狱十几年了,见过太多离婚的,还第一次见到有人结婚,这才是真爱,我为她高兴,我们犯了这么大的错,亲人、爱人也没有抛弃我们,所以我们应该感恩,珍惜那些爱我们、不放弃我们的人,同时也看到了监狱在法律之外的温情。”
“我有幸见证了他们的幸福,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也相信米某在以后的改造中会更加积极努力,希望她早日回家享受这来不易的幸福生活。”新疆女子监狱一监区民警高菲菲说。
据自治区监狱管理局介绍,为在押服刑人员办理结婚登记,这在新疆女子监狱是首例,但在新疆监狱系统,并不是个例,服刑人员是可以申请办理婚姻登记的,条件是,应当亲自去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并出具有效的身份证件;服刑人员无法出具身份证件的可以由监狱管理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办理服刑人员婚姻登记可以是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或服刑监狱地的登记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