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6日讯(通讯员 欧阳伟)云计算被认为是IT领域的第三次浪潮。面对未来,福州IT领域的中小型企业,该如何运用云计算来提高效率,减少成本。
5月26日,以“共生 共建 共享云生态”为主题的2017年云生态创新发展论坛、第七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第十一届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福州软件园举行。来自华为、京东、用友等国内顶尖互联网企业、云生态专家学者、本地企业、高校近200人出席论坛。
市场研究机构ID C数据显示,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6年的2092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468亿美元,增幅高达18%,而到2020年,企业云端支出将占全球总体IT基础架构支出近50%,云计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的同时,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也在借助信息化提质增资,把数字化转型定为核心战略。
华为企业云生态合作部华南大区总监陈洪野说:“进入云时代,客户不需要管理IT基础设施,只需要聚焦企业创新。同时,从产业链角度来看,传统模式缺点很多,投资高,重资产,交付时间长,需要大量研发维护人员。但是云时代,这些问题全部不存在。。”
京东云平台事业部孵化器总监陆海峰则表示,京东每天1000万个订单,会产生10TB数据,背后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今后,支撑企业发展的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
“数字化转型现在成为迫切需求,导致企业运营管理数字化,为服务企业,ICT也需要转型,生态变成重要模式。目前,云生态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到2020年,格局会完善成型。而在云生态发展特点方面,云生态发展趋势是去中心化,比如说,企业可能选择多个云。” 中国软件网&海比研究总裁曹开彬说。
用友网络、新东网科技和星瑞格软件资深专家分别从云市场企业服务趋势、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应用云和共建国产数据库云生态等方向作了主题分享。
“现在竞争越发激烈,技术管理升级的日趋紧迫。首先,软件交付周期越来越短要求企业能够快速试错和反馈,并根据客户需求交付,按需发布,持续创新,随时把创意落实为软件解决方案。”论坛上,软件园一家企业的研发总监表示,除了交付频率的要求之外,数据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研发数据存储分散,难以有效管理和灾备,又缺少企业级安全管控,软件资产易流失。此外,有部分客户更希望不同研发平台之间能够进行对接或数据交互,保证数据在传输与存储上安全和可靠。更加复杂的是,因应国际化和业务的全球扩展,跨地域团队沟通协作多,项目可见性、同步性要求高,新技术、新语言学习曲线长,使得多项工具的部署和维护相当低效。
“福州市是国家授予的软件名城,高校、高新产业聚集,软件企业数量近千家,从业人员众多。福州软件园占据了福州市软件行业的半壁江山。福州目前有11家企业上榜全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200强,其中有9家在福州软件园,福州软件园已成为福建省内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成熟软件园区。正是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华为云中心才落地福州软件园运营”。福州软件园产业基地开发公司董事长王林辉说,福州软件园自建园之初就全力打造公共服务体系,如今随着鼓楼区重点引进项目华为云创新服务中心的落户筹备,未来园区将在云服务、云生态等领域不断提升,向全区企业推广使用软件开发云,打造鼓楼区信息化建设的标杆示范效应,助力福州软件企业提升开发效率和竞争力,支撑福州软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也就是说,引入云服务后,软件园将由中小软件企业的‘小保姆’,变身为‘大管家’。” 福州软件园表示:产学研用,重点在用。软件园正以华为云服务为抓手,依托像华为、京东等技术龙头企业,依托省市软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共同打造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云产业生态圈。通过提升基础设施,加强载体建设;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提升专业化水平;通过搭建平台构筑服务体系。把园区升级为技术研发中心、城市活力中心和文化健康中心,建设新一代智慧园区。围绕云服务做生态圈,形成产业链。这些措施都将为园区软件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实质收益。
本次论坛的另一场重头戏是2017年海峡信息赛宣布启动。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暨福建省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是全国唯一一个由省级七大厅局共同举办的软件和信息服务比赛,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参与人员最广泛的IT创新创业大赛。大赛覆盖闽台两地100多所院校、全省70多个孵化器、众创空间。去年大赛已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累计参赛项目10000部,培养人才2万人以上,投资额度达5000万元,参与初创企业数达706家。